野人去住似孤云,望里罗浮忽忽亲。
曾忆数年寒夜月,听猿别是一閒身。
野人去住似孤云,望里罗浮忽忽亲。
曾忆数年寒夜月,听猿别是一閒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罗浮山的深情凝望。首句“野人去住似孤云”,以“孤云”为喻,形象地展现了隐士如同云一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不受世俗拘束,随风飘荡。接着,“望里罗浮忽忽亲”,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的深切情感,仿佛罗浮山是他心灵的归宿,每一次凝望都充满了亲近之感。
“曾忆数年寒夜月,听猿别是一閒身。”这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回忆起数年前在寒冷夜晚,听着猿啼声的情景,那时的他或许正处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经历着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这里的“閒身”不仅指身体的闲适,更蕴含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通过对比,诗人强调了与自然的连接和内心的平和,以及这种体验给他带来的独特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自然与人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深思。
乌溪出闸催双橹,急趁回潮下黄浦。
午前期到上洋城,生怕潮来近亭午。
夜潮已落岸痕高,风卷浪花翻雪卤。
渡头趁渡人如鸡,水行泥行亦良苦。
西岸冲波远入村,东岸涌沙作林圃。
岸上居民无定踪,颇怪潮行无定所。
吾年五十游上洋,今岁重来五十五。
岂无玉雪美少年,向来一揖成千古。
亦有鸱张万石家,势去一朝无寸土。
噫吁嘻,人生幻化若浮云,陵谷变迁何足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