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西陂野水肥,东风冉冉吹芳菲。
越姬荡舟入远浦,吴侬荷锸谈落晖。
茅屋桃花乱点点,树枝黄鸟乱飞飞。
苏州病客怜汝切,明朝杖藜春事违。
阳山西陂野水肥,东风冉冉吹芳菲。
越姬荡舟入远浦,吴侬荷锸谈落晖。
茅屋桃花乱点点,树枝黄鸟乱飞飞。
苏州病客怜汝切,明朝杖藜春事违。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与宁静生活。首句“阳山西陂野水肥”,以“野水肥”三字生动地勾勒出西陂湖畔水草丰茂、生机勃勃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接着,“东风冉冉吹芳菲”一句,通过轻柔的东风与繁盛的花草,展现了春天特有的温柔与生机。
“越姬荡舟入远浦,吴侬荷锸谈落晖”两句,将画面聚焦于人物活动上。越地女子荡舟于远处的水泊,吴地男子手持铁铲闲聊夕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活画卷。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巧妙地展现了当地居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茅屋桃花乱点点,树枝黄鸟乱飞飞”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茅屋掩映在桃花之中,色彩斑斓;树枝上的黄鸟自由飞翔,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场景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最后,“苏州病客怜汝切,明朝杖藜春事违”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感慨与留恋。作为“病客”,诗人或许身患疾病,但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景,他却感到格外珍惜与不舍。特别是“春事违”三字,既是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也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捕捉并展现了暮春时节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禁烟时节犹寒,渭城可似章台地。
攀条送别,停觞歌恨,游骢引避。
汉苑全荒,隋堤非旧,深宫门闭。
想繁华易歇,风飘露洒,青青眼,都含泪。
转忆边头塞底。绿成阴、几行笳吹。
莺啼不到,花飞欲尽,乡愁暗起。
舞困腰肢,斗将眉妩,那时情意。
叹风流张绪,如今老去,更谁堪比。
玲珑翠玉,面面绕庭柯。
偶凭妙迹,閒勘胜流,盘礴摩挲。
莲暗垂,交四壁、香薰锦裹,此中宜对修蛾。夜如何。
灯前细点丹黄,蟠胸自有山河。
正伴寒螀碎砌,如吊兴亡,按节悲歌。情未可。
叹凤德、沾襟泪更多。
绿阴遮薇帐,浑忘曙。烧残蜡、拥衾凄苦。
片魂忽似度重关,历历窥门户。依稀见、珠帘绣幕。
娇容粉黛,数回也肯偷顾。
忆昔轻离棹转,直恁匆匆去。争知得、此时情绪。
万般追悔,听晓夜、刺促寒螀语。
但惊起登楼,一望江流如线,杳杳几行烟树。
转棹荷花罅。只萦怀、吉云佳酿,点酥红鲊。
绝域天骄惊汉节,猿臂应知善射。
又曾过、严陵台下。
最好青裙于潜女,恁偏谣、鬼见荒城怕。
我转恨,一冠挂。霏霏唾玉随风洒。
文何如、关山行旅,范宽图画。
入蜀功成身早退,不羡官施行马。
任检校、南村稻打。
杨陆诗篇传万口,料更无、勍敌如公者。
珠在握,可容藉。
玉手曾携,带翳柳轻云,醉踏香泥。
断桥南岸,应费新题。素娥宝镜圆时。
酹清杯问水,端正看、琼树三枝。
自消凝、弄琼英数点,独照清漪。
疑收楚峰残雨,但怪得、当年门巷都非。
燕子重来,探花时候,十年轻负心期。
向吴娃深馆,翠禽语、似说相思。放帘垂。
正午长漏迟,熏度红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