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耕隐为黄彦正三首·其三》
《耕隐为黄彦正三首·其三》全文
明 / 董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背城茅屋水云深,绝迹无人向此寻。

壤父不知尧帝力,君房安识子陵心。

扶犁晓趁黄梅雨,嗿馌凉依绿树阴。

但使年年多黍稌,何忧白发老相侵。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远离尘嚣的茅屋中耕作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首句“背城茅屋水云深”,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隐士所居之地的自然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置身于一片幽深的山水之中。接着,“绝迹无人向此寻”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隐秘与人迹罕至,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

“壤父不知尧帝力,君房安识子陵心”两句,运用典故,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生活态度的向往和对当今世态的感慨。壤父和君房分别是《庄子》中的两个寓言人物,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表达了对淳朴自然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后半部分转而描写隐士日常劳作的场景:“扶犁晓趁黄梅雨,嗿馌凉依绿树阴。”清晨,隐士趁着黄梅季节的雨水,扶着犁耙,在田间辛勤耕耘;午饭时分,他则在绿树浓荫下休息,享受片刻的清凉与宁静。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热爱。

最后,“但使年年多黍稌,何忧白发老相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每年都能丰收,粮食充足,即使年华老去,也不必忧虑生活的艰辛。这种对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双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充满了浓厚的田园诗意和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董纪
朝代:明   号:一槎   籍贯:上海

董纪,明字良史,后以字行,更字述夫,号一槎,上海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中任江西按察佥事。善草书。著西郊笑端集。《书史会要、大观录》
猜你喜欢

古意

茂陵消渴远山眉,那得闲情到绿丝。

一曲白头吟未了,回文字字起新诗。

(0)

兵乱后自嬄杂诗·其十九

春宅屯兵后,荒墟非故居。

陶门柳径短,阮舍竹阴疏。

风雨无由障,牛羊自入庐。

朝廷安反侧,何日降恩书。

(0)

怀古

买臣负薪行且歌,其妻羞缩悲蹉跎。

季子归佩六相印,骨肉歆羡缘金多。

人生穷达等幻灭,贫贱何忧贵何悦。

争如饥采首阳薇,不慕皋夔希稷契。

贪功徇名世莫嗤,拖金曳紫同儿嬉。

一朝祸至几发冢,却思衣布丹徒时。

丹徒风月依然好,尔自升沈委荒草。

草长木拱荒烟寒,此恨年年向谁道。

(0)

庐陵舟行

雨过归云山更昏,时闻鸡犬闹江村。

风攲船侧收帆幅,浪拍堤平没石痕。

忧患积年身益勌,功名他日志空存。

又看秋色飞红叶,故国归期未可论。

(0)

畜犬雪童黠甚胜人壬戌夏暴死作诗伤之·其一

他生与我有微因,来见防家最后身。

共住世间均是梦,未因心境不如人。

浮云屡见本无迹,乂路多岐莫问津。

此夜穷愁走南北,更谁随马踏埃尘。

(0)

重阳前一日作

凉风策策旁江城,道路犹宽远去程。

秋晚情怀常索莫,夜长更漏转分明。

未偿脐腹三年艾,不负膏油二尺檠。

明日黄花一尊酒,苦思亲旧与同倾。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