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碧浸天,塔影出天半。
寺门犹未至,遥望目已眩。
舣舟携馔具,僧舍饱一饭。
长松隐曲廊,苍藓閟深院。
初日丽层甍,突兀瞻崇殿。
宝珞森庄严,化身亿千万。
沈沈浩劫馀,佛容亦惨变。
老僧出迎客,破衲不掩骭。
向我作乡语,凄切问离乱。
俯仰增感伤,但有泪如霰。
众生尽疮痍,大野困龙战。
如何象教力,不足任回旋。
寂寂钟杵停,冉冉炉烟散。
辞僧却登舟,云水茫无畔。
津梁谁指迷,色相终成幻。
皈依无苦行,兹游徒汗漫。
湖光碧浸天,塔影出天半。
寺门犹未至,遥望目已眩。
舣舟携馔具,僧舍饱一饭。
长松隐曲廊,苍藓閟深院。
初日丽层甍,突兀瞻崇殿。
宝珞森庄严,化身亿千万。
沈沈浩劫馀,佛容亦惨变。
老僧出迎客,破衲不掩骭。
向我作乡语,凄切问离乱。
俯仰增感伤,但有泪如霰。
众生尽疮痍,大野困龙战。
如何象教力,不足任回旋。
寂寂钟杵停,冉冉炉烟散。
辞僧却登舟,云水茫无畔。
津梁谁指迷,色相终成幻。
皈依无苦行,兹游徒汗漫。
这首清代诗人王嘉诜的《泛舟勺湖因携馔具游文通寺》描绘了诗人泛舟湖上,遥望寺塔,被壮丽景色所吸引,随后在寺中用餐,漫步长廊和深院,感受到寺庙的庄严肃穆。然而,面对佛像的沧桑与僧人的贫苦生活,诗人感叹世事变迁,众生疾苦,表达了对佛法力量不足以解决现实困境的疑问。最后,诗人离开寺庙,内心充满感慨,认识到世间一切皆为幻象,归依佛法并非苦行,而此次游历只是虚无的漫游。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哲理于景物之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佛教的深刻思考。
君来别我向番阳,时节初春晓尚霜。
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
此行砚席多知己,是处楼台可举觞。
只恐诏书非久下,槐花又在眼前黄。
鬼事无形尚可疑,人伦有验众皆知。
武夷山路几百里,归去西风落叶时。
昔我从耆英,图史娱朝昏。
咄嗟陵与谷,永谢西州门。
梦中亦识路,欲往先销魂。
往还无须臾,失声强复吞。
西山照公槛,南山亘公垣。
平生五亩池,东海遥崩奔。
公门山海并,遂斡造化元。
招公在薇菊,酬公有佳尊。
行吟闻地籁,飞奏劘天阍。
公来月星悬,公归江汉翻。
六籍未渠央,百圣谅斯存。
翩翩媚学子,风节当谁敦。
我发日以变,洮面留心源。
庶无骍汗流,独此清泪痕。
英英出灵变,杳杳通绪言。
因风荐商参,秋思随孤骞。
万个当时几席深,想摇寒碧邃阴阴。
青山甚富犹藏石,焦尾曾收更爱琴。
篱脚稻花香绕梦,云梢桂树色分金。
他年寂子如更变,佛法从来不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