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
《送僧归天宁万年禅院》全文
宋 / 李宗谔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

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

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

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

高僧类云鹤,归思在林丘。

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

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

(0)
翻译
老师居住在天台寺,那里的山水清幽无比。
眼前都是美景,门下聚集着众多知名人士。
他的法号是皇上所赐,寺庙由国家力量精心修缮。
他手持酒杯,从天子的宫殿来到这里,拜访尊贵的君王。
在内殿中从容交谈,他在京都神都中游览了各个角落。
高僧如同云中的仙鹤,心中满是对山林隐居生活的向往。
皇上赐予的诏书他全部收藏,皇家的墨宝他珍藏多处。
每当思念起远方,便是赤城山秋意浓浓的时节。
注释
天台寺:一座著名的寺庙。
幽:清幽, 宁静。
胜境:优美的景色。
名流:有名望的人士。
法号:僧人的正式名字。
君恩:皇上的恩赐。
精蓝:精致的蓝色,此处指寺庙。
国力:国家的力量。
凤阙:皇宫的代称。
珠旒:古代帝王皇冠上的装饰。
内殿:皇宫内部的殿堂。
神都:京都。
云鹤:比喻高洁的僧人。
归思:思乡之情。
林丘:山林。
御札:皇帝的诏书。
宸毫:皇家的笔墨。
烟树:雾气笼罩的树木。
赤城秋:赤城山的秋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寺庙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僧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佛法修持的赞美。诗中“师住天台寺,天台水石幽”两句设置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天台寺似乎与世隔绝,只有清澈的水和坚实的岩石为伴。"眼前皆胜境,门下尽名流"则表明这个地方不仅自然美丽,而且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

在“法号君恩赐,精蓝国力修”这两句中,“君恩”指的是皇帝的恩惠,而“精蓝国力修”则显示出寺院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渡杯来凤阙,振锡谒珠旒"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宴席场景,其中“渡杯”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礼仪,“凤阙”象征着高贵和庄严,而“振锡谒珠旒”则增添了这一场面的神秘与肃穆。

"内殿从容对,神都委曲游"表达了诗人在寺院内外游走的自如之情,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平静。"高僧类云鹤,归思在林丘"则是对住在寺中的僧人的赞誉,他们修炼的心境与云中飞翔的仙鹤相比,而诗人自己的“归思”则是在山林之间。

最后,“御札全编得,宸毫几处收。遥思到时节,烟树赤城秋”两句显示了皇帝对佛法的尊崇,以及诗人对这次送别的深刻记忆和对未来某个时节的期待。"烟树赤城秋"则是对景色的描写,也表达了一种淡远和寂寞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文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以及对送别僧人的不舍和祝福。

作者介绍
李宗谔

李宗谔
朝代:宋

李宗谔(964-1012年五月),字昌武,深州饶阳人,李昉之子。生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卒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月,年四十九岁。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郎。又献文自荐,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真宗时,累拜右谏议大夫初,昉居三馆两制之职,不数年,宗谔并践其地。风流儒雅,藏书万卷。内行淳至,尤好勤接士类,奖拔后进。宗谔工隶书,为西昆体诗人之一。著有文集六十卷,内外制三十卷,预修太宗实录、续通典,又作家传谈录,均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其七

吾观诗三百,岂徒正而葩。

其言本情性,反覆成咏嗟。

二南乃其端,列国多淫哇。

洋洋雅与颂,制作功尤嘉。

善者固敦厚,恶者亦纷拿。

圣人示我要,蔽以思无邪。

(0)

夜坐

高斋坐来久,中宵月上时。

家僮初睡觉,惊报早朝迟。

(0)

送乐长蒋法宏母忧南还

昨日乡书至,萱花悴北堂。

东风两行泪,逆水到清湘。

(0)

森玉轩为医士徐琏赋

武昌高士能医俗,万个琅玕绕舍栽。

一径清风容直造,扫门听我佩声来。

(0)

弹琴小景

自曳长裾两鬓斑,久忘流水与高山。

而今重理弦中操,天赐残年半日闲。

(0)

吴农四时歌·其二

浜北浜南雨一犁,阴阴桑柘鹁鸠啼。

木龙闲挂茅檐下,百亩新秧已插齐。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戴名世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