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梧悴叶,阵阵点朱扉。
藓阶露湿,荷沼镜平,凉月穿帏。
幽怨多,空寄托,青琴响里。此情常怕人知。最凄其。
谁怜瘦损萧郎,淹留误了心期。料向湘波寄泪。
清夜挑镫,更续秋辞。千万纸。路断绝,还愁凤讯稀。
高梧悴叶,阵阵点朱扉。
藓阶露湿,荷沼镜平,凉月穿帏。
幽怨多,空寄托,青琴响里。此情常怕人知。最凄其。
谁怜瘦损萧郎,淹留误了心期。料向湘波寄泪。
清夜挑镫,更续秋辞。千万纸。路断绝,还愁凤讯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的画面,以高大的梧桐树叶凋零为引,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阵阵点朱扉",落叶飘落在朱红色的门扉上,增添了凄凉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藓阶露湿"和"荷沼镜平",展现了月光下的湿润苔藓台阶与平静如镜的荷塘,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夜晚。
"凉月穿帏",凉意透入室内,月光穿透帷幕,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感觉。诗人的情感深藏不露,却在"幽怨多,空寄托,青琴响里"中流露出对远方人的深深思念。他害怕这份情感被人察觉,因为那只会带来更深的痛苦。
"最凄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凉,他担忧自己瘦弱的身体和延误的心愿,如同萧郎一般。他想象着对方可能在湘江边流泪,深夜挑灯,继续书写相思之情,但又担心书信难以抵达,"凤讯稀"象征着音信的稀少。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孤独与忧虑,情感深沉而动人。汪东作为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他的作品往往融入个人的身世之感,这首《四园竹》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