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曾逢原待制观雪》
《和曾逢原待制观雪》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魂清寒妥贴,寺近汨罗江。

夜迥疑生月,梦惊闻打窗。

地垆无宿火,经阁有残缸。

起望兜绵界,谁推堕陋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在寺庙中观赏雪景的情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

首联“魂清寒妥贴,寺近汨罗江”,开篇即以“魂清”二字点明心境之纯净,加之“寒妥贴”三字,不仅描绘了冬夜的寒冷,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接着,“寺近汨罗江”一句,将寺庙置于自然景观之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同时也为后续的描写埋下了伏笔。

颔联“夜迥疑生月,梦惊闻打窗”,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感。诗人似乎在梦中与月光相遇,但突然被窗外的声响惊醒,这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场景,既增添了诗的梦幻色彩,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感与细腻观察。

颈联“地垆无宿火,经阁有残缸”,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寺庙内冷清的环境。地炉中没有余烬,经阁里只有残存的油灯,这样的细节描写,不仅突出了夜晚的寂静,也暗示了僧侣们的生活简朴与修行的专注。

尾联“起望兜绵界,谁推堕陋邦”,诗人从室内望向室外,看到的是广阔无垠的雪景,仿佛置身于绵延不绝的白色世界之中。然而,这壮丽的景色背后,却暗含着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夜寺庙观雪的静谧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见独斯行叔绮子为赴春试一出江头送别殊令牵怀聊为巴阑行一首以道此意云尔

巴阑独还岁月深,相送出门自沉吟。

十年交旧总如许,狂歌一曲伤人心。

今人读书如过客,壶飧只向市头索。

吾曹苦思肠几穿,安得相逢不索莫。

念我平生弄典坟,六月北窗长闭门。

雕肝篆肺得一句,旁人袖手评其文。

思量至此复一笑,如何跃马追年少。

我今闻说有场屋,两耳如聋怕听得。

网山山下月鱼亭,就船买鱼活煮羹。

何时挟册此来归,议论不到吾纵横。

故人年几今犹未,正好款门问知己。

时命相遭不用多,或在半言并片纸。

老人校书紫云楼,相见或问吾因由,为言索处海水头。

蓬莱方丈不可到,此心日夕徒生忧。

(0)

翁丈柔中同侄昭文相访留两日既别赠以诗

委巷无过客,明灯迎此翁。

欢欣屐齿折,羞涩酒瓶空。

烧芋随家法,论诗到国风。

胡麻煮清枣,更拟故人同。

(0)

光泽朱君挽词四首·其三

为官长者得声名,唯诺公堂如父兄。

欲作汝南耆旧传,不须多语尽平生。

(0)

卢助教质夫挽词二首·其二

毗耶钞轴五千卷,净几焚香心自閒。

蜡烛烧残春梦断,逢逢哀鼓吊空山。

(0)

遣兴

黄金难买老,自笑鬓毛皤。

本分且如此,明时可奈何。

攻吟诗转少,惜醉事还多。

寒甚溪头夜,谁能载雪过。

(0)

观海

昔者吾夫子,浮海思乘桴。

彼美鲁仲连,蹈海耻帝呼。

寥寥千载间,此意霜月孤。

而我欲涉海,夫岂夫子徒。

长风吹我帆,高浪拍我舻。

所愿鸥鸟同,浩荡烟中徂。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