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秋萧瑟,登高亦少欢。
黄花宜澹泊,碧树早凋残。
醉舞乌纱落,弹歌短剑寒。
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九日秋萧瑟,登高亦少欢。
黄花宜澹泊,碧树早凋残。
醉舞乌纱落,弹歌短剑寒。
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重阳节登高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对远方的思念。
首联“九日秋萧瑟,登高亦少欢”,开篇即点明时节与情境,重阳佳节,秋风瑟瑟,即便登高望远,也难以寻得往日的欢愉。诗人通过“萧瑟”一词,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哀愁的基调。
颔联“黄花宜澹泊,碧树早凋残”,进一步描绘了秋景。黄色的菊花在淡泊中绽放,象征着高洁与宁静;而碧绿的树木却早早地凋零,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短暂。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颈联“醉舞乌纱落,弹歌短剑寒”,描绘了诗人在悲凉心境下的行为。他借酒浇愁,醉舞间不慎将乌纱帽掉落,弹唱短剑之歌,歌声中透露出剑的寒气,仿佛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苦楚。这一联通过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世界。
尾联“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他向西北方向遥望,那里的长安城似乎越来越远,如同白日西沉,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这一句不仅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也暗含了对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宋代文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变迁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深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