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留别郭八》
《留别郭八》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úbiéguō
táng / wángchānglíng

chángtíngzhùwèinéngqiánjǐngcāngmánghányān

zuìbiégèngchóuchànghuítóudànchuíbiān

注释
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子,供行人休息或送别之用。
驻马:使马停下不走,指停马。
未能前:无法继续前行。
井邑:泛指城乡,村落与城镇。
苍茫:空旷无际的样子,这里形容暮色茫茫。
醉别:酒醉时的离别。
何须:何必,哪里需要。
惆怅:伤感,失意。
回头:转过头去。
不语:沉默不说话。
垂鞭:低垂着马鞭,表示心情沉重或默然。
翻译
在长亭下马暂时不能前行,村落城镇在苍茫暮色中笼罩着炊烟。
喝醉了道别何必更加惆怅,转过头不说话只是低垂着马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留别郭八》,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深情厚谊。诗中“长亭驻马未能前”一句,设定了一个停留在长亭边上,准备告别的情境。长亭往往是古代旅途中的休息之所,而“驻马”则传达了一种犹豫不决、不忍离去的感情。

接下来的“井邑苍茫含暮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淡远和孤寂的情调。这里的“井邑”指的是古代田野间的居民点,而“苍茫”则形容四周一片荒凉之色,加上“含暮烟”,更增添了诗中景物的柔和与静谧。

第三句“醉别何须更惆怅”,表达了诗人在酒精的作用下,似乎也没有完全忘却离愁。这里的“醉”不仅是饮酒至酩酊大醉,更有助长情绪、消愁绪之意。然而即便如此,也还是难以掩饰心中的忧伤。

末句“回头不语但垂鞭”,则是诗人在离别之际,表现出一种沉默的哀愁和深情。这里的“回头”动作本身就充满了留恋,而“不语”则表明诗人的感情已超越语言的表达,直接以行动来传递。而“但垂鞭”,鞭子在手中无意识地摆动,则是内心复杂情感的外在体现,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说的依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意,是一首优美的送别诗。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赠因心香兄赴大名府言师幕四首·其三

蔗境如饴洵可娱,重阳引手插茱萸。

此回再履邯郸道,借问卢生梦有无。

(0)

湖村晚望

晚楼野望思悠然,万景苍茫集眼前。

江水西来争赴海,岭云东去欲摩天。

绕篱只有千竿竹,附郭惭无数顷田。

曾似轻鸥忘远举,随波逐浪已多年。

(0)

有同姓不宗者叩予支派里居,作此答之

异流自古本同源,柏翳流风今尚存。

派自河南南渡别,家居绮北北湖村。

何堪数典忘先祖,夙赖遗徽荫远孙。

二十馀传成钜族,人丁益较旧时繁。

(0)

代潘妇寄夫子四首·其一

妾虽未上望夫台,望子情殷自可哀。

树欲静兮风不息,我郎何故不归来。

(0)

时事歌十首·其五

机上无丝奈若何?缫成白雪不须歌。

茧庄收尽乡闾茧,城市几无著绮罗。

(0)

读圩

幽居寂寂掩柴扉,溪水湾环碧四围。

竹竿应怜千本瘦,稻苗喜看一畦肥。

鸟声不厌呼为伴,人迹还应到此稀。

欲访朱公吟咏处,只馀秋燕傍檐飞。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孙光宪 王处一 黄瑜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