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弓三载愧时藏,白旆秋来动晓章。
遂许驱驰同桨率,所忧付托转徊徨。
乘势自可趋兵进,两立终难令武扬。
臣力臣躬今未已,何人脩我速偕行。
彤弓三载愧时藏,白旆秋来动晓章。
遂许驱驰同桨率,所忧付托转徊徨。
乘势自可趋兵进,两立终难令武扬。
臣力臣躬今未已,何人脩我速偕行。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的《敕谕再至改督为视漫赋二章》中的第一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命令的复杂心情和对国家事务的深切忧虑。
首句“彤弓三载愧时藏”,以彤弓象征朝廷的权威与命令,暗示自己在三年的时间里,面对朝廷的指示有所迟疑或犹豫,内心感到愧疚。接着,“白旆秋来动晓章”描绘了秋天清晨,白旗飘扬的情景,暗喻着新的命令或指示的到来,触动了内心的波澜。
“遂许驱驰同桨率,所忧付托转徊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愿意跟随朝廷的指挥,共同前进,但同时也因责任重大而感到彷徨不安。接下来的“乘势自可趋兵进,两立终难令武扬。”则表明了诗人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顺应时势,推动军事行动是必要的,但同时又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或动荡。
最后,“臣力臣躬今未已,何人脩我速偕行。”诗人强调自己仍在努力,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共同面对挑战,体现了他对于团结合作的渴望以及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国家大事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责任感。
名宦何堪数。让先生、风裙月扇,歌儿舞女。
达者为官游戏耳,续了袁家新谱。
谁唱得、屯田乐府。
非我佳人应莫解,向花间、自点檀匡鼓。
奏绝调、可千古。秋霄想见文心苦。
列名姬共持椽烛,筝琶两部。
忍冻挥豪辞半臂,明月西楼才午。
尽一串、珠喉吞吐。
越霰吴霜篷背饱,奈年来、王事都靡监。
藉竿木、尚能舞。
歌舞醉西子,风雪吊南朝。
灵均多少清泪,迸落大江潮。
万里幅员家国,千载兴亡事业,空换可怜宵。
一曲春灯谜,容易逐冰销。英雄恨,儿女恨,怎开销。
沙场金谷,战马歌扇两萧条。
三十六陂春水,二十四桥明月,烟景不堪描。
唯有匣中宝,剑气夜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