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
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
秦贱儒冠贵鞅斯,士生此际命如丝。
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
这是一首描写士人困境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比和暗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感慨。"秦贱儒冠贵鞅斯"一句,讲的是古代秦国重视学术,尊崇儒生,儒冠成为荣耀的象征,而现在却变得无人问津,价值如同贵族所乘之马鞍一样贬值。"士生此际命如丝"则形容士人的生命脆弱,如同细丝随时可能断裂。
接着两句"可怜聚议骊山下,骈首趋坑尚未知"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这里所谓“聚议”,是指古人在骊山(即今陕西)聚集商讨国事,反映出士人们对于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参与。而“骈首趋坑尚未知”则用了对比的手法,形容现实中的士人们虽然有着像古人那样的抱负,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甚至可能因为时代的冷漠而被埋没。
诗中通过对古今对比,以及士大夫们命运的反差,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士人困境和个人无力感的深切同情。同时,这也映射出诗人对于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所持有的迷茫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