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
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
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
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
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
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
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
贫贱自耻归,此地谁留我。
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
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
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
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乡途中的情感和景象。"青门有归路,坦坦高槐下"写出了归家的道路宽阔而明朗,树木参天,是一幅平静的画面。然而接下来"贫贱自耻归"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和自卑,觉得自己无力回乡,只能在羞愧中归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此地谁留我"一句流露出了诗人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和渴望逃离的心情。"门开送客去,落日懒回马"则是描绘了一幅送别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朋友相送的温馨和对归乡路上的不甘心境。
"旅食帝城中,不如远游者"一句通过对比,表现了诗人更倾向于自由自在的旅行生活,而不是束缚在帝都的安逸生活。"舟成于陆地,风水终相假"则是用舟船停靠在陆地,却依然借助风和水继续前行来比喻诗人虽暂时止步,但内心渴望自由旅行的心。
最后"吾道谅如斯,立身无苟且"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认为自己的道路应当坦荡而不做作假的行为。整首诗通过对归乡路上的种种感受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由精神的追求。
道人家在南山巅,长日罢读秋水篇。
迩来种竹不数本,稍觉窗户生云烟。
龙稍交交翠欲举,恍疑泊近湘江渚。
鸾凤翻影云背来,高处风惊夜深语。
东湖隐者亦好歌,手把绿玉披紫荷。
清晨梳头踏曙色,到此徙倚聆秋珂。
卜君之画迥不俗,卜君之容美如玉。
明朝拟买好东绢,请君写我筼筜谷。
展香笺,斟绿醑,相对两眉妩。
笑问多情,甘作小红否?
几曾奉旨填词,偷声减字,便消受华年一度。
自吟苦,任教采壁旗亭,争唱玉田句。
金缕琵琶,呜咽怨秋雨。
可怜青兕今生,封侯无分,尽修得,刘郎花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