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
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幽谷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自然美和独特的情怀。开篇“越岭千重合”与“蛮溪十里斜”,通过对山岭连绵、溪流蜿蜒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氛围。紧接着,“竹迷樵子径”和“萍匝钓人家”,则通过竹林的密布和野草的缠绕,勾勒出了一个隐逸的生活场景。
诗中的自然景物不仅是静态的背景,更与人物的情感世界紧密相连。如“林暗交枫叶”和“园香覆橘花”,枫叶交织形成的林间昏暗,以及橘花散发的清香,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最后,“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诗人自问为何独自一人在这荒凉之地,却又感到一种超然的满足。这里的“荒外”不仅指的是物理上的偏远,更有着精神上的一种远离尘嚣的追求。这一段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以及对孤独生活的某种享受。
整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展现了一位隐逸者在大自然中的自得其乐,也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高远。
不是伤愁不作诗,吾言无益亦何为。
肺肝欲语竟无处,惟有江头鸿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