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坐研穷省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
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
历历孤明犹认影,巍巍独步尚披衣。
翻嗟会得昭灵者,也道寻师得旨归。
密坐研穷省细微,到头须是自忘机。
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
历历孤明犹认影,巍巍独步尚披衣。
翻嗟会得昭灵者,也道寻师得旨归。
这首诗《颂(其一)》由宋代诗人陈易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人生的真谛与修行的奥义。
首句“密坐研穷省细微”,描绘了一种深入细致的思考状态,如同在密室中潜心研究,力求洞察事物的每一个细节。这种专注与深入的探索精神,体现了对知识和真理追求的执着。
接着,“到头须是自忘机”一句,表达了最终的目标在于自我超越,摒弃一切机巧与算计,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期许,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理解。
“应无祖佛能超越,岂有冤亲更顺违”则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境界。认为即便是祖师大德也无法完全超越自我,更不用说对待冤亲债主时还能保持公正与慈悲。这句话强调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内在的挑战。
“历历孤明犹认影,巍巍独步尚披衣”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个体的修行比作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即使孤独前行,也要保持清醒与警觉。同时,独自行走于修行之路上,仍需披戴法衣,象征着修行者的身份与责任。
最后,“翻嗟会得昭灵者,也道寻师得旨归”表达了对那些能够真正领悟生命真谛之人的赞叹。他们不仅找到了内心的光明,还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最终得以回归真正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刻的哲思和形象的比喻,探讨了人生修行的真谛,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心灵的升华。
炎精缺,汉道微。皇纲弛,政德违。众奸炽,民冈依。
赫武烈,越龙飞。陟天衢,耀灵威。鸣雷鼓,抗电麾。
抚乾衡,镇地机。厉虎旅,骋熊罴。发神听,吐英奇。
张角破,边韩羁。宛颍平,南土绥。神武章,渥泽施。
金声震,仁风驰。显高门,启皇基。统冈极,垂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