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畔农家流,多佃富家土。
稻熟纳主人,生不识官府。
自从新法施,屡问民疾苦。
除害蛾诱灯,防疫牛书簿。
昨者洗秋种,买盐课编户。
游徼与穑夫,承旨勤鼓舞。
骚然虽繁费,农事岂无补。
吾侪当奉行,毋触公吏怒。
海畔农家流,多佃富家土。
稻熟纳主人,生不识官府。
自从新法施,屡问民疾苦。
除害蛾诱灯,防疫牛书簿。
昨者洗秋种,买盐课编户。
游徼与穑夫,承旨勤鼓舞。
骚然虽繁费,农事岂无补。
吾侪当奉行,毋触公吏怒。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末年农村的生活情景。诗人林朝崧以细腻的笔触,关注了海边农家的日常生活和新法实施后农民的境遇。首句“海畔农家流,多佃富家土”展现了海边农民租种地主土地的艰辛劳作。接着,“稻熟纳主人,生不识官府”揭示了他们对官府的陌生和对土地主人的依赖。
新法实施后,政府试图改善民生,诗中提到“屡问民疾苦”,并通过“除害蛾诱灯,防疫牛书簿”的具体措施来防控疾病和保护农业生产。然而,这些举措在“昨者洗秋种,买盐课编户”时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农民需要缴纳赋税。
尽管如此,“游徼与穑夫,承旨勤鼓舞”描述了官员和农民在执行政策时的积极态度,尽管过程“骚然虽繁费”,但诗人认为对农事有实际益处。最后,诗人提醒大家应遵循新法,以免触怒官吏。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末年农村改革中的矛盾与进步,以及农民在政策变革中的挣扎与适应。
干禄本代耕,穷达敢自必。
早遇高皇帝,九品对宣室。
妄怀犬马心,嫠纬不暇恤。
上恩等天地,腰领免斧锧。
旋属绍兴末,旸谷瞻出日。
贱臣复何幸,便殿首造膝。
煌煌帝尧典,推择首秉笔。
愚忠虽恳款,野性实坦率。
飘然去周行,湖海抱沉疾。
远游客穷塞,亭障秋萧瑟。
圣君终记省,万里忽乘驲。
同朝久凋谢,存者不十一。
造廷故抱暗,下殿衰涕溢。
蹉跎又十载,忧患岂易述。
流年不贷人,白发日夜密。
冠虽未即挂,驭已不容叱。
尚觊公朝恩,养老沾散秩。
闭门教子孙,志愿真永毕。
蹇驴清晓掠湖堤,缓辔迎凉帽影低。
露拆渚莲红渐闹,雨催陂稻绿初齐。
先秋叶已时时堕,失旦鸡犹续续啼。
不是老来忘睡美,戴星南亩惯扶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