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仙歌.避暑南岳山房》
《洞仙歌.避暑南岳山房》全文
清 / 陈履端   形式: 词  词牌: 洞仙歌

南华一卷,是驱炎清课。燃竹风廊飏茶火。

把尘襟尽涤,世累都捐,萧淡甚,泉际山颠有我。

老僧无个事,闲话忘机,簌簌林间暗香堕。

薄暮转山房,水簟凉生,拂磁枕、北窗高卧。

又细听、微风响松涛,觉此际心情,十分安妥。

(0)
鉴赏

这首《洞仙歌·避暑南岳山房》由清代词人陈履端所作,描绘了一幅夏日避暑于南岳山房的宁静画面。

词中以“南华一卷”开篇,引出南岳山房这一避暑胜地,通过“驱炎清课”、“燃竹风廊飏茶火”等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凉、静谧的氛围。竹林中竹火轻扬,茶香四溢,不仅消除了尘世的烦忧,也洗涤了心灵的尘埃,让人心境变得清澈、淡然。

接着,“老僧无个事,闲话忘机”一句,展现了与世无争、超脱尘俗的生活状态。老僧与词人闲谈,心境平和,仿佛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只留下林间的暗香随风飘散,增添了几分禅意。

傍晚时分,转至山房,水簟生凉,磁枕轻拂,词人选择在北窗高卧,享受这份宁静与凉爽。微风轻拂,松涛细听,词人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安适与妥帖。

整首词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深入抒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词人借助南岳山房这一背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作者介绍

陈履端
朝代:清

清江苏宜兴人。陈维嵋子,过继于维崧,字求夏。诸生。工词,有《爨馀词》。
猜你喜欢

读史·其二

长庆之四年,张韶起为贼。

卜者苏元明,从中傅之翼。

内坊紫草车,刀仗载叵测。

阑入银台门,遽有百夫匿。

公然清思殿,登榻来对食。

挥兵杀阍者,呼斗势孔棘。

桓桓神策军,禁厢备番直。

军使康艺全,入讨不待敕。

渫血到天阶,扫平战亦力。

遂笞诸门监,当司递黜陟。

是时方镇谁,精勤讲供亿。

新进打球衣,罨画金丝织。

宰相李与牛,生平工默默。

非无裴晋公,行吟甘去国。

昌黎悲送穷,谗诤方交逼。

何况玉溪生,潦倒无人识。

(0)

望岳

关门积宿阴,初日犹黯黮。

清风荡晨烟,岳色不可掩。

三峰拔地起,突兀势非渐。

青天削芙蓉,秋水见菡萏。

高撑影矗矗,峭刻意斩斩。

群山远罗列,趋附若阿谄。

森然白帝尊,壁立凛莫犯。

苍茫古三辅,胜迹皇图览。

八州会地形,两戒划天险。

巨灵擘其拳,一手欲众揽。

金天肃杀气,万古不自贬。

忆昔曾梦游,巉岩堕心胆。

铁锁怯攀援,石径记坑坎。

今来咫尺间,阻隔抱深歉。

岩壑想仿佛,台观虚指点。

遥望白云封,万景入奇敛。

为我谢山灵,少勇老未减。

东归傥如愿,赴险吾犹敢。

(0)

官舍夜吟

广文官独冷,僻地恰相宜。

塞近迎寒早,山深得月迟。

课书频剪烛,看剑几倾卮。

吾自寻吾乐,良宵一咏诗。

(0)

河津观龙门歌

惊涛殷地声如雷,濒河路折听喧豗。

连天烟雾不知数,西望一气连峰开。

峰如连牛亦奇哉,岂谓河自峰腰来。

骑危路转峰还回,地穷转石蹶斯下,天成巨闬高何嵬。

仰看铁壁形如隤,俯积云气容如灰。

想像昆仑万里导源至此偪拶不得出,丰隆列缺乃驱应龙画地鼓翼掉尾扬其颏。

厓开巘豁奚迟回,山口一石门还阂。

谁令千丈势忽断,真见当时指麾万众雷辊电激轰钳锤。

河流怒喷风回埃,建瓴一泻无垠垓。

长澜千里更东下,高掌万仞从西摧。

吁嗟神功安可能,云雷合赖经纶才。

试观千秋万古山童水不竭,于中禹迹令人慨想心徘徊。

山前古庙临危台,降神拜奠倾云罍。

云松绕屋鸣作籁,龙蛇满壁昏成煤。

一从洒澹诸沈灾,何意逝水还相催。

淇园竹竿下不尽,宣房瓠子空悲哀。

我愿元气深滋培,权衡迭运兼公台。

济川舟喜盛世见,清河颂许诗人裁。

(0)

蔇斋先生用看画韵作诗招饮叠韵奉答并柬西涧

催耕布谷村村同,陌头馌饟妇与童。

插秧望雨雨不足,到晚怕见林霞红。

田家风景爱诵储王诗,杜陵深意人未知。

夏日夏夜发永叹,视彼储王秀句腻若脂。

蔇斋先生百无事,讲求诗律闲居时。

量晴课雨偶有作,兴到不烦绳削为。

疏疏落落见风格,洗尽脂粉留真色。

酒酽要本泉味甘,弓良先辨木纹直。

朝来以诗代柬招我饮,谓我有酒不饮良可惜。

守株刻剑愚被嗤,镂冰炊沙巧无益。

何如酩酊听秧歌,白杨梅熟尽堪吃。

(0)

秋夜舟中作

野岸纵横路,山楼断续更。

夜寒江月堕,梦醒草虫鸣。

水宿疲来往,愁心问死生。

客途衣未授,珍重倚门情。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