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母瑶池宫殿高,夜明帘捲玉丝绦。
隔云听得东方笑,三度曾偷碧树桃。
西母瑶池宫殿高,夜明帘捲玉丝绦。
隔云听得东方笑,三度曾偷碧树桃。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西母瑶池的宫殿高耸入云,其夜晚的帘幕以玉丝制成,显得格外神秘。诗人通过“隔云听得东方笑”一句,传达了对仙界乐音的向往,而“三度曾偷碧树桃”则透露出诗人曾多次私下攀折仙境中的灵桃,寄寓了对永生之境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超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仙境情愫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何处秋声早。碧沉沉、梧桐树底,暖凉初报。
觅句不妨芳径滑,踏遍闲庭细草。
渐月影、枝头斜照。
丛桂小山留不住,恨无端、偏鼓西风棹。
琴韵歇,炉烟袅。仙人见说瑶台好。
瞥红尘、彩鸾飞去,佩环声杳。
札札鸣机灯火夜,犹寄相思远道。
今只剩、零烟残稿。
逝水年华惊易改,认丰姿、画里容仍渺。
追往事,泪多少。
约略前身,君与阿侬,有未了因。
但自惭蒲柳,敢言伉俪,替司巾栉,怎许娉婷。
刺绣闲时,吟笺寄与,月底花前聊遣情。
君休笑,是班门弄斧,愧不如卿。珠倾露洗秋汀。
道秋水、侬神一样清。
本桃红杏艳,重来羞比,莺娇燕婉,只是慵听。
君守清贫,妾甘淡薄,举案光鸿记也曾。
低声嘱、愿百年偕老,莫负钗荆。
花醉宾筵,春浓甥馆,笙歌拥满华堂。
桦蠋迎来,争看玉样东床。
伊人况是金闺彦,更聪明、娇小无双。
好承当,绮丽年华,细腻风光。
惟侬忽忽怀今昔,记绛帷启处,桃李成行。
曾几何时,画眉各倚檀郎。
从今讲席惭虚设,更阿谁、伴我芸窗。
要相逢,须待来春,梅柳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