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夏云半,嘉荫诚清绝。
疏帘隔尘嚣,翠簟含冰雪。
何来鸣鸠声,得得出林樾。
拂羽过春时,唤霖当夏月。
物各有天性,人自生分别。
何喜噪檐鹊,何愁杜鹃血。
何劳布谷催,何悲乌夜咽。
而我闻鸠鸣,亦复怡然悦。
卜雨惬我情,稍解心中结。
小轩夏云半,嘉荫诚清绝。
疏帘隔尘嚣,翠簟含冰雪。
何来鸣鸠声,得得出林樾。
拂羽过春时,唤霖当夏月。
物各有天性,人自生分别。
何喜噪檐鹊,何愁杜鹃血。
何劳布谷催,何悲乌夜咽。
而我闻鸠鸣,亦复怡然悦。
卜雨惬我情,稍解心中结。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小轩中的一幅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首先,诗人以“小轩夏云半,嘉荫诚清绝”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凉宜人的夏日午后,小轩内半掩的云影与清幽的树荫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接着,“疏帘隔尘嚣,翠簟含冰雪”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凉爽,透过稀疏的窗帘,外界的喧嚣被隔绝在外,而翠绿的竹席仿佛蕴含着冰凉之意,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凉的画面。
“何来鸣鸠声,得得出林樾”则引入了自然界的鸟鸣,一只鸣鸠的叫声打破了寂静,它从树林中飞出,其声音似乎在召唤着某种季节的气息。接下来,“拂羽过春时,唤霖当夏月”两句,诗人巧妙地将鸣鸠的声音与季节相联系,春时的轻盈与夏月的呼唤,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节奏与和谐。
“物各有天性,人自生分别”是全诗的转折点,诗人在此处表达了对万物本性的思考,以及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他指出,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天性,而人类的情感却往往因个人经历和理解而产生差异。
最后,“何喜噪檐鹊,何愁杜鹃血。何劳布谷催,何悲乌夜咽”四句,诗人通过列举几种常见鸟类的不同叫声,进一步探讨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人类情感的多样性。他提出,这些声音或喜或忧,或催促或悲叹,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类的情感也应如是,既有喜悦也有忧虑,既有期待也有感慨。
“而我闻鸠鸣,亦复怡然悦。卜雨惬我情,稍解心中结”则是诗人对鸣鸠声音的独特感受,他从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甚至预感到即将到来的雨水能带来心灵上的慰藉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