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头桑子红纂纂,一双饮啄桑阴煖。
绣颈斑斑相颉颃,此时不道恩情短。
春云淡荡生朝阴,尔雄聒聒啼高林。
岂意相呼即相逐,可怜同宿不同心。
嗟尔孤雌向何处,裴回□忍他枝去。
早识长情不见疑,托巢栖傍朝阳树。
桑叶阴阴日当午,桑下声声鸠逐妇。
喜即相呼怒即离,轻薄恩情付晴雨。
恨尔不见双鸳鸯,一双头白在回塘。
屋头桑子红纂纂,一双饮啄桑阴煖。
绣颈斑斑相颉颃,此时不道恩情短。
春云淡荡生朝阴,尔雄聒聒啼高林。
岂意相呼即相逐,可怜同宿不同心。
嗟尔孤雌向何处,裴回□忍他枝去。
早识长情不见疑,托巢栖傍朝阳树。
桑叶阴阴日当午,桑下声声鸠逐妇。
喜即相呼怒即离,轻薄恩情付晴雨。
恨尔不见双鸳鸯,一双头白在回塘。
这首诗描绘了斑鸠与雌鸠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鸟类间微妙的互动与情感纠葛。
首句“屋头桑子红纂纂”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屋檐下的桑葚果实累累,色彩鲜艳。接着,“一双饮啄桑阴煖”描述了两只斑鸠在温暖的桑荫下觅食饮水的情景,营造出和谐宁静的画面。然而,随后的“绣颈斑斑相颉颃”转折,暗示了斑鸠之间存在着竞争或争夺的行为,为后续的情感变化埋下了伏笔。
“此时不道恩情短”表达了对斑鸠之间短暂恩情的感慨,紧接着“春云淡荡生朝阴,尔雄聒聒啼高林”描绘了雄斑鸠在清晨的云雾中高声鸣叫的场景,似乎在呼唤伴侣,但并未得到回应。这反映了斑鸠之间情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岂意相呼即相逐,可怜同宿不同心”进一步揭示了斑鸠之间情感的矛盾,即使在同一巢穴中过夜,它们的心却并不相通,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共鸣。这种情感的疏离和矛盾,是诗中斑鸠形象的重要特征。
“嗟尔孤雌向何处,裴回忍他枝去”表达了对雌斑鸠孤独处境的同情,它在寻找新的栖息地,犹豫不决。而“早识长情不见疑,托巢栖傍朝阳树”则建议雌斑鸠如果早些认识到忠诚的重要性,就不会有现在的困扰,可以安心依托一棵朝阳的树生活。
最后,“桑叶阴阴日当午,桑下声声鸠逐妇”描绘了另一幅画面,斑鸠在炎热的中午追逐雌斑鸠,显示出它们之间情感的不稳定和易变。而“喜即相呼怒即离,轻薄恩情付晴雨”则总结了斑鸠情感的多变性,如同天气一样难以预测,恩情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斑鸠情感世界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生物间的复杂情感,也隐喻了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微妙与复杂。通过斑鸠的形象,诗人探讨了忠诚、理解、信任以及情感的稳定性等主题,引发读者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深思。
嫩冰未白,被霜风换却,满院秋色。
小阁深沉围坐促,初拥红炉宜窄。
帘密收香,窗明迟夜,砚冷凝新滴。
无人知道,个中多少岑寂。
翻念一枕高唐,当年仙梦觉,难寻消息。
睡起微醒衣袖重,不管腰支犹索。
旋暖银簧,时添酥字,笋玉寒无力。
如今肠断,暮云依旧凝碧。
雁空浮碧,印晓月,露洗重阳天气。
望极楼外,淡烟半隔疏林,掩映断桥流水。
黄金篱畔白衣人,更谁会、渊明深意。
晚风底。
落日乱鸿,飞起无际。
情多对景凄凉,念旧赏,步屐登高迢递。
兴满东山,共携素手持杯,劝泛玉浆云蕊。
此时霜鬓欲归心,谩老尽、悲秋情味。
向醉里。
免得又成憔悴。
升平无际。
庆八载相业,君臣鱼水。
镇抚风稜,调燮精神,合是圣朝房魏。
凤山政好,还被画毂朱轮催起。
按锦辔。
映玉带金鱼,都人争指。
丹陛。
常注意。
追念裕陵,元佐今无几。
绣衮香浓,鼎槐风细。
荣耀满门朱紫。
四方具瞻师表,尽道一夔足矣。
运花笔,又管领年年,烘春桃李。
琼姿冰体。
料莹光乍傅,广寒宫里。
北陆寒深,南园春先,此后万花方起。
翦霞斗萼,裁蕊砌□,天与高致。
大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
好是。
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香千里。
屏写横斜,鬓插垂袅,占尽秀骨清意。
醉魂易醒,吟兴信来,佳思无际。
为传语,向东风,甘使无言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