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和六首·其五》
《又和六首·其五》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薰蔷薇水启函封,妙语端能破闷悰。

自请把麾行雅志,渠能腰扇障羞容。

居然雄狡伏麟凤,何止杰魁如虎龙。

致了丰年归未晚,西来诏墨似鸦浓。

(0)
注释
薰蔷薇水:带有薰衣草香味的液体,可能指香水或信封上的香气。
闷悰:忧郁的心情。
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帜,这里比喻领导权或才华。
雅志:高尚的志向。
渠:第三人称代词,他。
腰扇:手持折扇,遮面。
雄狡:雄心勃勃且狡猾。
伏麟凤:比喻有才能的人。
杰魁:杰出的领袖。
如虎龙:形容威猛。
丰年:丰收之年。
未晚:还不迟,还来得及。
西来诏墨:来自西方的诏书,墨色浓郁。
似鸦浓:像乌鸦羽毛一样黑。
翻译
打开薰衣草香的信封,巧妙的话语能驱散忧郁的心情。
她主动提出施展才华,以优雅的志向行事,他能用折扇遮掩羞涩的面容。
他的雄心壮志如同潜藏的麒麟凤凰,何止是杰出的领袖,犹如虎龙般威猛。
即使丰收在望,现在回归还不算晚,来自西方的诏书墨色深重,犹如乌鸦羽毛。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文采与机智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书信交流的热爱与擅长。"薰蔷薇水启函封"表达了书信被精心准备和封存的情景,而"妙语端能破闷悰"则描绘出这些文字的力量足以打破沉默和迷茫,展现语言的魅力。

接着,"自请把麾行雅志"显示了诗人自己请求执笔,表达高洁的情操,而"渠能腰扇障羞容"则形象地描绘出诗人的谦逊态度,用扇子掩面以避免过分的赞誉。

"居然雄狡伏麟凤"中的"居然"表达了惊讶之情,"雄狡"和"麟凤"都是高贵与强大的象征,暗示诗人对友人的赞美。而"何止杰魁如虎龙"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赞誉,将友人比作威猛的虎龙。

最后,"致了丰年归未晚,西来诏墨似鸦浓"中,"致了丰年"可能指完成了一段富饶的岁月,而"归未晚"则表达了返回家乡的愿望。"西来诏墨似鸦浓"通过对书信笔墨如乌鸦般深沉的描写,强调了书信交流的重要性和它所承载的情感深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形象生动的词语,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精神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题赆红兰

不须纫佩怨三湘,一片丹心向紫皇。

彩笔代颁花九锡,梦回香国拜真王。

(0)

次韵仙官七言古诗

古皇手造今山川,云斤月斧劳诸仙。

群魔忽撼天枢颠,鸾惊尘骇纷翩跹。

乌藏兔匿难高悬,海水上没昆仑巅。

黑风滚滚吹腥膻,神州逼迫艰回旋。

微臣矢愿康逆邅,绿章排云奏九天。

上鼓雷鼓鞭电鞭,广乐未散钧天筵。

濛濛俯瞰齐州烟,末劫重转龙汉年。

赐臣玉策策万全,辅似仙力呼乔佺。

神勇凌厉方无前,赤县奠定黑海鲜。

万万蚁命苏颠连,群魔藉作驱除先。

虎熊狼豺供猎田,道高魔退完仙缘。

烧天劫火火不然,手持世界还圣贤,天枢八大仍高坚。

吁嗟乎!万灵感颂吾皇功德真无边。

(0)

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其三

绢寿八百年,纸本寿过之。

人生百年耳,写此将何为?

吾亦爱吾庐,此意陶潜知。

黄者径菊花,碧者门柳丝。

南山有佳气,松风吹酒卮。

高咏归去来,宜得图传之。

惜皆付后人,图者非当时。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姚翁年七十,照海须眉白。

为写吾庐图,森森见松柏。

群山走腕下,万里若咫尺。

(0)

题刘伯端德配范菱碧所画帐额二十四番花信图·其一

廿四番风转画叉,天教徐淑配秦嘉。

玉台一管生春笔,遍为人间称意花。

(0)

寄赠国学保存会诸子

文明古国五千载,中经秦火诗书在。

汉兴诸儒功最多,不有守先后何待。

西海潮流猛秦火,东风复助为妖祸。

障川挽澜今无人,后生小子忘丘轲。

昆崙山高东海深,百王千圣知此心。

终看吾道益光大,日月行天无古今。

(0)

舟泊凤皇台寄怀季平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初别离。

鮀江水黄海水绿,与君一夜东西驰。

凤皇台边客帆卸,遥忆维舟九龙夜。

欲知别后相思深,茫茫江海愁人心。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释德洪 邵宝 释函是 吴与弼 陆深 释函可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