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起无人见,长河夜泛时。
平芜疑自动,落月似相随。
楚外离空早,关西去已迟。
渔歌闻不绝,却轸洞庭思。
独起无人见,长河夜泛时。
平芜疑自动,落月似相随。
楚外离空早,关西去已迟。
渔歌闻不绝,却轸洞庭思。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独自乘船离开的孤寂情景。"独起无人见,长河夜泛时"表达了诗人在黎明前一人静静地启程,乘着夜色渐淡的长河之上,彷彿于深夜中划桨前行。
接下来的两句"平芜疑自动,落月似相随"则描写了一种自然与诗人的和谐共存。平坦的水面如同平展的野草(芜),似乎在微风中自在地摇曳,而夜空中的明月,则仿佛跟随着诗人缓缓移动。
"楚外离空早,关西去已迟"透露出诗人对时间的紧迫感。诗人提前离开了楚地(泛指长江南岸一带地区),而要到达目的地关西则显得有些姗姗来迟。这不仅表明了空间上的距离,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急切。
最后两句"渔歌闻不绝,却轸洞庭思"则是对远方渔人歌声不断回响在耳边,同时也触发了诗人对于洞庭湖(在今湖南省)怀旧的情愫。渔歌往往令人联想到遥远的乡愁和自然之美,这里则更加深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诗中不仅有对大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更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集美丽景色、深切情感于一身的佳作。
昭代鲜遗逸,夫人尚沉沦。
岂无乘时志,华发有慈亲。
倾家具甘旨,励操守清贫。
蹉跎四十载,抱洁将终身。
嗟我愧非才,叨陪侍从臣。
荐章岂所惜,知子情未伸。
沧海风霜晚,故苑芳华新。
勉焉慎自保,綵服高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