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风流在,多能尽不如。
桃花曹氏画,萱草薛涛书。
扇作乘鸾罢,裙裁化蝶馀。
墨香多素练,丽句数行疏。
林下风流在,多能尽不如。
桃花曹氏画,萱草薛涛书。
扇作乘鸾罢,裙裁化蝶馀。
墨香多素练,丽句数行疏。
这首诗《林下》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以“林下”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文人雅趣的画面。通过“风流在”、“多能尽不如”等词句,展现了诗人在林间自由自在、才华横溢的生活状态。
“桃花曹氏画,萱草薛涛书”,运用了典故,将桃花与曹氏、萱草与薛涛相联系,暗示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对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慕。桃花与萱草作为自然界的美好象征,分别代表了绘画与书法的艺术成就,而曹氏与薛涛则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以此来衬托诗人的艺术追求。
“扇作乘鸾罢,裙裁化蝶余”,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乘鸾扇已不再使用,化蝶裙则留下痕迹,暗示了诗人曾经有过追求自由、飞翔的梦想,但如今可能已经放下,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同时,“化蝶”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美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墨香多素练,丽句数行疏”,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环境与风格。墨香飘散在素练之上,意味着诗人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丽句数行疏”则表明诗人的文字简洁而不失华丽,每句话都蕴含深意,疏朗而不繁复,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在林下的闲适生活与高雅情操,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向往与致敬。
清川泛容与,轻飙动微波。
霜气日夕寒,岁暮栖岩阿。
遹观湖上农,子妇纷取禾。
瓯娄盈筐箱,比屋廪嵯峨。
醑酒燕乡社,击缶笑以歌。
仰荷皇泽覃,早得谢鸣珂。
绝轨车马途,何由逢轗轲。
优游养余齿,但愿丰年多。
谢公永嘉守,在郡宥无为。
敦赏值令弟,华萼每相携。
跻险既山顿,穷源亦水嬉。
溪名沐鹤是,人睹游龙非。
驾言辍棹际,并影浣花时。
凌波餐秀色,拾翠逗芳仪。
援琴挑未就,解佩赠犹疑。
高唐侈宋玉,洛浦怅陈思。
抒章但唇动,缔心空目驰。
来同湫风止,去作飘云辞。
停声《三妇艳》,嗣响《二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