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
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
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
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式金对《雁宕外史遗墨》的题咏。通过“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艺术作品的尊重和对艺术家的敬仰。他强调在讨论绘画时总是保持谦逊的态度,对他人有着高度的评价,很少挑剔别人的不足。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之心,以及对艺术家才华的肯定,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人格品质。
接着,“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艺术真伪的敏锐洞察力。他认为在区分细微之处时,能够准确地分辨出真伪,甚至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对真理的追求,不被假象所迷惑。这不仅是对艺术鉴赏能力的高度赞扬,也是对追求真理精神的颂扬。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背后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深刻体悟。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领略到艺术之美,更能感受到诗人对于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艺术创作者的崇高敬意。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
青鞋黄帽,忄欠与名士共跻攀。
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
长啸望天末,余响下云端。
白鹤去,荒井在,汲清寒。
醒然毛骨,浮丘招我御风还。
拂拭苍崖苔藓,一写胸中豪气,渺渺洞庭宽。
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天地孕冲气,霜雪实嘉平。
粹然经世材具,应为圣时生。
妙处为仁受用。
颠倒纵横无壅。
一笑泮春冰。
袖手无一语,四海已倾情。
紫岩老,游戏事,悟诚明。
当年夷夏高仰,玉振更金声。
家有渊骞高第。
可但闻诗闻礼。
衣钵要相承。
周扆绚馀彩,商鼎味新羹。
湘水照秋碧,衡岳际天高。
绣衣玉节,清晓欢颂拥旌旄。
本是紫庭梁栋,暂借云台耳目,驿传小游遨。
五管与三楚,醲爱胜春醪。
扫材枪,苏耄倪,载弓櫜。
远民流恋,须信寰海待甄陶。
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
岁岁秋月底,沈醉紫檀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