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让周王,剪发窜蛮荆。
季子守遗节,屈体臣后生。
要离捐肢体,伍员抉目睛。
岂若被裘子,兼复韬其名。
言游佩端委,文学启休明。
赁舂无凡客,门卒亦仙卿。
震泽含变化,大海发精灵。
焉类十室邑,步趋恒自矜。
太伯让周王,剪发窜蛮荆。
季子守遗节,屈体臣后生。
要离捐肢体,伍员抉目睛。
岂若被裘子,兼复韬其名。
言游佩端委,文学启休明。
赁舂无凡客,门卒亦仙卿。
震泽含变化,大海发精灵。
焉类十室邑,步趋恒自矜。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的《吴趋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道德操守和人格风范。诗中提到的太伯、季子、要离、伍员等都是历史上以让位、忠诚和牺牲闻名的人物,他们的行为被诗人用来倡导高尚的品德。
太伯为了周朝的建立,放弃王位,流落蛮荒;季子坚守先人遗志,谦卑地侍奉他人。要离和伍员更是以极端的自我牺牲来保全道义,要离甚至不惜肢体,伍员则挖出眼睛以示忠诚。诗人借此批评那些隐姓埋名、追求个人荣华的人,如“被裘子”和“韬其名”。
诗中还提及“言游佩端委,文学启休明”,赞美那些通过言辞和学问传播光明,如“赁舂无凡客,门卒亦仙卿”,即使是普通的劳动者也有高尚的品质。诗人进一步强调太湖(震泽)的深沉与大海的广阔,象征着人格的博大精深,与那些小气自满的“十室邑”形成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赞扬了无私奉献和高尚人格的精神,同时也对世俗的虚荣进行了批判,体现了王世贞鲜明的价值取向。
吴山如此,真堪立马,怒潮若个曾回。
金粉楼台,水犀甲仗,回思旧日长开。指点总销埋。
剩湖光潋艳,小住为佳。
一片笙歌,城边画舫始移来。壮怀如许难排。
忽银涛捲雪,铁马轰雷。
宋寝烟荒,吴宫露冷,两峰南北崔嵬。试进酒千杯。
笑白衣苍狗,触处堪哀。
恸哭山巅,且扶残醉卧蒿莱。
甲子重开,看双鬓、丝丝记取。
休回首、高歌亢节,壮怀几许。
击碎唾壶冰一片,蠹残书卷香千缕。
待葛巾、野服友柴桑,翁为主。君平肆,谁堪与。
子陵钓,空延伫。指南山作寿,苍崖高踞。
华萼堂中迷昼锦,鸳鸯湖畔看烟雨。
但芒鞋、竹杖偏山川,无他语。
系缆不能发,酾酒酹春江。
江间波浪千尺,留客角词场。
不向公卿屈膝,翻向公卿斗捷,老我十分狂。
一醉弄柔翰,赢得小奚忙。争迟速,分殿最,共平章。
堂堂大将旗鼓,谁屑倒戈降。
篷背雨声淅沥,恰与吟声相答,长啸水云乡。
敝帚自珍惜,佳话记归艭。
喜春来,愁客去。画舫系南浦。
身覆藏钩,忍泪强欢聚。
泥他指上鹍弦,离情不管,惯弹到、最消魂处。
喑凝注。似曾相识人来,重弹又重诉。
过眼烟花,惨恻曲中语。
可怜暮雨潇潇,吴娘憔悴,争怪我、鬓丝如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