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未落万篁静,来踏浮图过山影。
但闻樵唱不见人,平视深天绿千顷。
钟响自停云自飞,泠然玉风吹我衣。
懒僧早闭幽涧宅,去鸟不投丛林依。
空山阅人如阅梦,多少流泉出山送。
狎澜弄雨三十年,重向兹山顿尘鞚。
昔所见者今几留,青苍无改松与楸。
千丈岩阴有茅屋,谓今废作荒烟邱,使我目断心悠悠。
落日未落万篁静,来踏浮图过山影。
但闻樵唱不见人,平视深天绿千顷。
钟响自停云自飞,泠然玉风吹我衣。
懒僧早闭幽涧宅,去鸟不投丛林依。
空山阅人如阅梦,多少流泉出山送。
狎澜弄雨三十年,重向兹山顿尘鞚。
昔所见者今几留,青苍无改松与楸。
千丈岩阴有茅屋,谓今废作荒烟邱,使我目断心悠悠。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落日余晖下万竿静默的竹林,以及踏过浮图(佛塔)时映照在山上的光影。接着,通过“樵唱”(樵夫的歌声)与“平视深天绿千顷”的对比,展现了山林的广阔与生机。
钟声悠扬,云彩自在飘飞,一阵清凉的玉风拂过衣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懒散的僧人早已闭门独居,远处的飞鸟也不再栖息于丛林,似乎都在享受这份宁静。诗人感叹于空山中岁月如梦,无数的溪流从山间流出,仿佛是时间的见证。
最后,诗人回忆起三十年前的场景,感叹物是人非,唯有松树和楸树依然青翠。在千丈岩阴下的茅屋,曾经热闹的地方如今已成荒烟之丘,让人心生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