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秦宫去,千山陇树秋。
能言依妇女,学语类徘优。
玉锁闲拘束,金笼不自由。
哀良是黄鸟,死为穆公羞。
一入秦宫去,千山陇树秋。
能言依妇女,学语类徘优。
玉锁闲拘束,金笼不自由。
哀良是黄鸟,死为穆公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鹦鹉》,通过对鹦鹉的形象描绘,寄寓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首句“一入秦宫去”,暗示鹦鹉被掠夺远离自然,进入了权力象征的秦宫,象征着它的命运发生了转变。接下来的“千山陇树秋”描绘出鹦鹉原本生活的环境,与现在的宫廷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能言依妇女,学语类俳优”写出了鹦鹉聪明伶俐,善于模仿人类语言的特点,但这种才能在宫廷中却显得无助,如同依赖妇女或成为戏班中的伶人,暗示了它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玉锁闲拘束,金笼不自由”直接描述了鹦鹉被囚禁在华丽的笼子中的情景,表达了对它失去自由的同情。“玉锁”和“金笼”象征着富贵与束缚,揭示了权贵们剥夺了鹦鹉的天性。
最后两句“哀良是黄鸟,死为穆公羞”以“黄鸟”代指鹦鹉,表达出诗人对鹦鹉命运的哀怜,认为即使它有才艺,最终也因无法逃脱束缚而死,这使得统治者穆公(此处可能暗指秦始皇)蒙羞,寓意了对强权剥夺生命的批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鹦鹉的命运,寓言式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束缚、自由被剥夺的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讽刺意味。
天马天上龙,驹生天汉间。
两目夹明月,蹄削昆崙山。
元气饮沆瀣,跃步超人寰。
天上玉帝老不骑,饥食虎豹晓出关。
灭没流彗姿,歘忽紫电颜。
黄道三十六万里,日驰周天去复还。
时乎降精渥洼中,龙性变化终难攀。
天马来,瑞何朝。化为龙,应童谣。
驺虞仁兽耻在坰,龙亦绝迹归赤霄。
风沙岂无大宛种,虽有八极安能超。
天马来,云雾开。
天厩騕袅鸣龙媒,龙媒不鸣鸣驽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