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本山中人,与世亦殊调。
迹希河上隐,事仿任公钓。
每托云水欢,颇惬赏心要。
开春气已和,杖策凌危峤。
威夷一溪驶,崩奔两崖峭。
竹柏媚幽户,春泉洒丹灶。
畟畟晓风起,寂寂千花照。
山惊翠涛涌,云残海波跃。
攀萝嵌绝壁,据石发孤啸。
高天若可扪,洞壑杳难眺。
耽游爽经奇,搴裳竟烟奥。
从此驾轻鸿,永谢世人诮。
余本山中人,与世亦殊调。
迹希河上隐,事仿任公钓。
每托云水欢,颇惬赏心要。
开春气已和,杖策凌危峤。
威夷一溪驶,崩奔两崖峭。
竹柏媚幽户,春泉洒丹灶。
畟畟晓风起,寂寂千花照。
山惊翠涛涌,云残海波跃。
攀萝嵌绝壁,据石发孤啸。
高天若可扪,洞壑杳难眺。
耽游爽经奇,搴裳竟烟奥。
从此驾轻鸿,永谢世人诮。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生活的悠闲与自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诗人以“余本山中人”开篇,自述其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选择河上隐居和任公钓鱼作为模仿的对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接着,诗人通过“每托云水欢,颇惬赏心要”两句,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春天到来,诗人拄着拐杖,越过险峻的山岭,沿途欣赏溪流的湍急与悬崖峭壁的险峻。竹柏点缀着幽静的门户,春泉洒落在丹灶之上,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日出时分,微风吹拂,千花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山峦起伏,仿佛是翠绿的波涛涌动;云层稀薄,如同海浪跳跃。诗人攀援着岩石,坐在石上发出孤独的啸声,似乎在与天地对话。他想象着可以触摸到高远的天空,却感叹于深邃的山谷难以尽览。
最后,诗人表示将永远留在这山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莲社虚无人,留此一尊宿。
岿然同五老,相望须眉绿。
想当侍远师,长未三尺足。
身是菩提树,已非凡草木。
仲堪临北涧,僧彻啸南麓。
师也摩其顶,千年缮性熟。
无心弄神通,变化骇流俗。
老态益婆娑,支离复拳曲。
气作香炉云,声如石梁瀑。
六朝栋梁材,摧朽何太速!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来但赋伤春诗,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人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百六十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难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冥目观想犹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