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通长溪,巨石平若掌。
浮云荡空寥,野望豁疏莽。
崚嶒见孤高,寻丈得馀广。
迹非禹凿后,代出秦封上。
虞皇昔南巡,旌旆息兹壤。
乾坤来清风,丝竹振遗响。
凤仪方炳焕,龙化惊惚恍。
江山无推迁,人世同俯仰。
黄生好古流,少小慕通傥。
穷幽极遐方,况乃接乡党。
朅来幽燕客,尚结江湖想。
文章藉流传,此志吾所赏。
平生怀古心,踔厉非技痒。
高歌未终曲,深夜神独往。
送子天东南,何时税归鞅。
曲江通长溪,巨石平若掌。
浮云荡空寥,野望豁疏莽。
崚嶒见孤高,寻丈得馀广。
迹非禹凿后,代出秦封上。
虞皇昔南巡,旌旆息兹壤。
乾坤来清风,丝竹振遗响。
凤仪方炳焕,龙化惊惚恍。
江山无推迁,人世同俯仰。
黄生好古流,少小慕通傥。
穷幽极遐方,况乃接乡党。
朅来幽燕客,尚结江湖想。
文章藉流传,此志吾所赏。
平生怀古心,踔厉非技痒。
高歌未终曲,深夜神独往。
送子天东南,何时税归鞅。
这首诗描绘了曲江与长溪交汇处的韶石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历史之韵。诗人李东阳以“曲江通长溪,巨石平若掌”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宁静而壮丽的自然世界。随后,“浮云荡空寥,野望豁疏莽”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空间的开阔与云雾的轻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下来,“崚嶒见孤高,寻丈得馀广”描绘了巨石的雄伟与广阔,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震撼,也象征着历史的深远与文化的积淀。“迹非禹凿后,代出秦封上”则将韶石的历史背景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暗示了这里曾是古代帝王巡游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
“虞皇昔南巡,旌旆息兹壤”一句,直接点明了韶石与古代帝王的关联,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乾坤来清风,丝竹振遗响”则通过自然与艺术的结合,表达了对韶石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敬仰。
“凤仪方炳焕,龙化惊惚恍”运用了凤与龙的神话元素,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同时也寓意韶石的神圣与不凡。“江山无推迁,人世同俯仰”则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表达了对韶石永恒不变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最后,“黄生好古流,少小慕通傥”提到了诗人黄瑛对古文化的热爱与向往,呼应了诗歌的主题。“平生怀古心,踔厉非技痒”表达了诗人对韶石及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与追求。“高歌未终曲,深夜神独往”则以个人的情感体验收尾,展现了诗人与韶石之间超越语言的情感交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韶石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底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自然之美的静谧世界,又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