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一》
《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一》全文
明 / 游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南阳当日手诛茅,拟迹隆中似更幽。

高卧已无闻达念,躬耕元为旨甘谋。

庞公拜处风犹古,《梁甫》吟成韵尚留。

长有烟云依半榻,至今人指伏龙楼。

(0)
鉴赏

此诗《隆中半榻图成感述(其一)》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通过对南阳与隆中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南阳当日手诛茅”,开篇即以“南阳”点出地点,暗指诸葛亮隐居之地,而“手诛茅”则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亲自建造草庐的情景,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宁静生活的态度。

“拟迹隆中似更幽”一句,将诸葛亮在隆中的生活与“幽”字联系起来,强调了隆中环境的清幽与诸葛亮心境的宁静,同时也暗示了诸葛亮在此地深思熟虑,为未来的大计谋略打下了基础。

“高卧已无闻达念,躬耕元为旨甘谋”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诸葛亮隐居隆中的真正目的。他并非仅仅为了逃避尘世的喧嚣,而是为了在远离政治中心的环境中,静心思考国家大事,为未来的出仕和治理国家做好准备。这里的“闻达”指名声显赫,“旨甘谋”则是指实现理想与抱负的策略。

“庞公拜处风犹古,《梁甫》吟成韵尚留”两句,通过提及庞公(诸葛亮的岳父)的故事,以及《梁甫吟》这一著名的诗歌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历史文化内涵。庞公的拜别与《梁甫吟》的吟唱,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诸葛亮在隐居生活中,虽远离官场,但心中仍怀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最后,“长有烟云依半榻,至今人指伏龙楼”两句,以“烟云”比喻诸葛亮的智慧与影响力,即使在远离尘嚣的隆中,他的思想与智慧依然如同烟云般弥漫,影响着后世。而“伏龙楼”则直接指向了诸葛亮的居所,强调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人们对他的怀念与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隐居隆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其历史贡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与历史责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游朴
朝代:明   字:太初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生辰:1526—1599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猜你喜欢

次妹第一百五十五

天际伤愁别,江山憔悴人。

团圆思弟妹,传语故乡春。

(0)

出真州·其三

琼花堂上意茫然,志士忠臣泪彻泉。

赖有使君知义者,人方欲杀我犹怜。

(0)

随州闻刘易入终南山

神骥渴死追无踪,离娄眩目迷虚空。

九衢欢游尚故处,一日忽在终南峰。

附势趋权徒扰扰,生歌死哭何匆匆。

人间万事既能了,莫教声誉过关东。

(0)

石井泉次沈太守韵·其一

不知开凿是何年,已有新亭更翼然。

从此云岩添胜事,合教名亚第三泉。

(0)

寄题程郎中家圆石

剪斸蒿莱得好峰,萦纡装点思无穷。

寻幽已到神仙境,发秘浑争造化功。

官序隐登台閤上,梦思遥寄水云中。

扁舟我亦谋归去,暂向岩前作醉翁。

(0)

寄聂正甫

虎髯两颊状貌古,开口论议辞非今。

尚藏折剑万丈气,空驰老骥千里心。

六印他年新将相,一瓢今日旧山林。

黄云断天望不极,想君何处方悲吟。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