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同刍狗,因风委路埃。
空山烟国雨,寒枥瘁龙媒。
莫遂赓坎缶,徒能叹谷蓷。
香钩丝百尺,钓不出邹枚。
看世同刍狗,因风委路埃。
空山烟国雨,寒枥瘁龙媒。
莫遂赓坎缶,徒能叹谷蓷。
香钩丝百尺,钓不出邹枚。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的《放言·看世》系列之一的“其十二·十灰”,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与反思。
首联“看世同刍狗,因风委路埃”以“刍狗”比喻世人如同草木,随风飘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渺小。接着“因风委路埃”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命运的风中,如同尘埃般被随意摆布,形象地展示了社会的无情与个体的无力感。
颔联“空山烟国雨,寒枥瘁龙媒”运用自然景象来隐喻社会现实。空山烟雨象征着社会环境的模糊与混沌,寒枥(枯树)则代表了生命的衰败与无助,而“龙媒”(骏马)的“瘁”字,暗含了才华横溢之人在困境中的消沉与无奈。
颈联“莫遂赓坎缶,徒能叹谷蓷”转而探讨了面对困境时的态度。这里,“赓坎缶”(敲击瓦罐)可能象征着试图改变现状的努力,但“徒能叹谷蓷”(徒然叹息谷物的生长)则表明这种努力往往徒劳无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与个人努力无效的感慨。
尾联“香钩丝百尺,钓不出邹枚”以钓鱼为喻,将“香钩丝百尺”(长线钓鱼)与“钓不出邹枚”(无法钓到目标)相结合,形象地表达了尽管付出巨大努力(百尺长线),却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邹枚,可能指特定的目标或理想)。这不仅是对个人追求的反思,也是对社会普遍现象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切同情。
稻压田塍穑头重,蛟蛇纠蟠扶不动。
得霜欲老晴下镰,捲野秋云堆作陇。
昨日籴米如籴珠,顿落半价多年无。
卖刀买牛政不恶,一字入官妨尔乐。
不如阿婆杀鸡赛田神,阿翁买酒邀田邻。
三杯径醉客归去,茅檐曝背温如春。
骄阳挟融风,合力为此旱。
南山肤寸云,六合望弥满。
怒吹不待族,赤日行火伞。
幽窗几长身,玉立拯萧散。
中乾不自持,槁项何足算。
以兹占西畴,可想一本秆。
社公亦耐事,水旧不渠管。
方勤玉食忧,下令屠牛坦。
坐令宰平手,无肉醉町疃。
但闻宽大书,已责宁使缓。
龙湫有潜鳞,郁屈睡欲懒。
移文颂风伯,九关谁可款。
山雨欲雨不敢雨,停杯待与黄花语。
东篱人去几何年,坐想寒香足悽楚。
秋崖早赋归去来,亦无茅屋荒苍苔。
渊明不入督邮眼,世俗宁有吾曹哉。
绿尊索共红裙饮,却恐黄花不渠肯。
白衣未至酒瓶乾,此意悠然要人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