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卷徒为老大悲,形容将槁鬓将丝。
有时愤世空饶舌,何处谈诗不解颐。
足为无车行路健,心因多累记书迟。
自知瘦骨宜贫贱,莫怨人间只相皮。
展卷徒为老大悲,形容将槁鬓将丝。
有时愤世空饶舌,何处谈诗不解颐。
足为无车行路健,心因多累记书迟。
自知瘦骨宜贫贱,莫怨人间只相皮。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的《自题小像》其二,通过诗人的自我描绘,展现了他面对人生境遇的复杂心情。
首句“展卷徒为老大悲”,诗人展开画卷,却徒增对老年的悲叹,表达了岁月流逝、年华易逝的感慨。接着,“形容将槁鬓将丝”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面容枯槁、鬓发斑白的衰老之态,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无情的主题。
“有时愤世空饶舌,何处谈诗不解颐”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世事不公的愤慨与无奈。他有时想发表意见,却感到言辞空洞,无法得到理解或共鸣,甚至在谈论诗歌这样高雅之事时,也难以获得愉悦的心情,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足为无车行路健,心因多累记书迟”则从生活的实际层面出发,以“无车”喻指生活中的不便,但“行路健”又暗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心因多累记书迟”则揭示了内心负担重,即使有志于学问,也难以静心记录,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最后,“自知瘦骨宜贫贱,莫怨人间只相皮”两句,诗人通过自省,认识到自己的瘦弱身体和贫贱命运是命中注定,因此不必抱怨外界的冷漠与不公。这种豁达的态度,既是对自身命运的接受,也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一粒收成敌万仓,可怜别甑不炊香。
簸箕唇外打?跳,八十四人皆秕糠。
阳复旦闭关,万物畏坤含。
双凫飞天外,鹜食何贪婪。
儒道又一泰,十年乱愈餤。谁家读书堂,庭阶无清?。
此时谈诗书,莲经提鱼篮。
平生太玄文,知者无一谭。
之子爱野鹜,骥驹舞两骖。
厚颜酒食馔,不猎悬鹁鹌。
寒威甚毒矢,三杯胜七䤴。
烂醉寻梅花,登峰吾尚堪。
甚矣君狂矣。想胸中、些儿磊磈,酒浇不去。
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
又一似、杨家风子。
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
这一错,铁难铸。濯溪雨涨荆溪水。
送君归、斩蛟桥外,水光清处。
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
做弄得、栖栖如此。
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
节饮食,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