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科头把钓居,任呼渔父任呼鱼。
因之识得鱼儿乐,不在蒙庄一卷书。
松下科头把钓居,任呼渔父任呼鱼。
因之识得鱼儿乐,不在蒙庄一卷书。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雅的松溪独钓图景。诗人以“松下科头把钓居”开篇,生动地勾勒出一位垂钓者在松树下脱帽而坐,专心致志地垂钓的画面。接着,“任呼渔父任呼鱼”,进一步渲染了钓者的悠闲自在,仿佛世间的一切喧嚣与他无关,只有鱼儿的呼唤和自己的心灵相呼应。
“因之识得鱼儿乐”,诗人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深刻体会到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乐趣,这种乐趣超越了古代哲学家庄子在《庄子·内篇》中所阐述的“逍遥游”的境界。诗人认为,这种对生活的真挚体验和感悟,比任何书籍中的理论更加深刻和直接。
整首诗通过对松溪独钓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然、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正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士寒饿,古犹今,向来亦有子桑琴。
倚楹啸歌非寓淫,伯牙山高水深深,万世丘垄一知音。
阎君七弦抱幽独,晁子为之梁父吟。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林。
冷丝枯木拂珠网,十指乃能写人心。
村村击鼓如鸣鼍,豆田见角谷成螺。
岁丰寒士亦把酒,满眼饤饾梨枣多。
晁家公子屡经过,笑谈与世殊臼科。
文章落落映晁董,诗句往往妙阴何。
阎夫子,勿谓知人难,使琴抑怨久不和。
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
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
丝乱犹可理,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
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
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
木直常先伐,樗栎万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