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向兰苕戏翠衣,南塘日暮不思归。
如何池面鱼沉影,又傍邻家水榭飞。
爱向兰苕戏翠衣,南塘日暮不思归。
如何池面鱼沉影,又傍邻家水榭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池塘生态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鱼儿与水鸟之间的互动,以及它们在池塘中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
首句“爱向兰苕戏翠衣”,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鱼儿在兰草丛中嬉戏的情景,仿佛它们穿着翠绿的衣裳,在水中欢快地游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兰苕”指的是兰草的茎叶,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与纯净。
次句“南塘日暮不思归”,则将时间背景设定在傍晚时分的南塘,暗示了鱼儿在如此美丽宁静的环境中流连忘返,不愿离去的情态。日暮时分的景色往往给人以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诗人巧妙地将这种氛围融入到鱼儿的行为之中,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后两句“如何池面鱼沉影,又傍邻家水榭飞。”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动态感。前半句描述的是鱼儿在水面下悠然自得,其身影在水中缓缓下沉,展现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美。后半句则转而描绘了鱼儿突然跃出水面,飞向邻家水榭的情景,这一瞬间的变化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增添了动感与惊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池塘生态系统中鱼儿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与赞美。
作句。
袖中犹觉有馀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二月末,与杨迁镇陈众仲观杏城东,坐客有为予诵此者,因括归腔,令佐酒者歌之昨日得卿黄菊赋。
细翦金英,题作多情句。
冷落西风吹不去。
袖中犹有余香度。
沧海尘生秋日暮。
玉砌雕栏,木叶鸣疏雨。
江总白头心更苦。
十年窗下,见古今成败,几多豪杰。
谁会谁能谁不济,故纸数行明灭。
乱叶西风,游丝春梦,转转无休歇。
为他憔悴,不知有甚干涉。
寥寥无住闲身,尽虚空界,一片中宵月。
云去云来无定相,月亦本无圆缺。
非色非空,非心非佛,教我如何说。
不妨跬步,蟾蜍飞上银阙。
去另录案诗馀图谱补遗卷七误补虞集霜天晓角翦雪裁冰一首,原词乃宋楼作,见绝妙好词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