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浦妖姬本自妍,云踪那得见飞仙。
莫教枉杀毛延寿,妙处丹青故不传。
洛浦妖姬本自妍,云踪那得见飞仙。
莫教枉杀毛延寿,妙处丹青故不传。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探讨了艺术与真实的微妙关系。诗人彭孙贻通过“洛浦妖姬”这一典故,巧妙地将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与画家笔下的形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艺术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界限的思考。
“洛浦妖姬本自妍”,开篇即以洛水边的美女为喻,强调了自然之美的存在。“云踪那得见飞仙”,接着以云踪难觅、飞仙难见,隐喻艺术作品中的美难以完全复现于现实之中,引出对艺术创造独特性的感慨。
“莫教枉杀毛延寿”,引用历史上的著名画师毛延寿,警示不应因追求完美而牺牲真实,暗含对过度美化或扭曲现实的批评。最后,“妙处丹青故不传”,则点明艺术的魅力往往在于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情感传达,而非简单的再现,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创新与个性的重要性。
整首诗在轻松幽默中蕴含深意,既是对艺术创作的反思,也是对美的多元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与现实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
秋水平堤疏雨歇,风吹杨柳骊歌发。
同作西秦辗转身,君向长安我还越。
鞭丝帽影结队行,方舟并渡灞桥平。
渔镫夜泊新丰市,戍火朝明太华城。
潼川谷口分携处,听雨听风各异路。
代马还嘶塞北烟,越禽自托天南树。
南北翱翔多故人,不胫不羽要路津。
致身迟速须有会,莫以外吏伤沈沦。
别语无多各努力,后会悠悠梦相忆。
龙潭高处少鸿飞,满楼烟雨空秋色。
牧儿驱牛晓满峄,群牛乱石横山脊。
起者伏者石如牛,卧者立者牛如石。
忽然扣角一长歌,南山白石纷坡陀。
腰间插斧口吹笛,头戴笠子肩披蓑。
醉眠芳草松风下,饮犊归来月在野。
借问世上悠悠儿,谁似山中牧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