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情谙已熟,长揖入山林。
道远无人问,诗成只自吟。
半生圆泽石,一调伯牙琴。
尽付东流去,沉埋直至今。
世情谙已熟,长揖入山林。
道远无人问,诗成只自吟。
半生圆泽石,一调伯牙琴。
尽付东流去,沉埋直至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深居简出,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诗人以“世情谙已熟”开篇,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疏离感,随后“长揖入山林”则展现了他遁入自然,寻求心灵宁静的决心。接下来的“道远无人问”,既是对外界无知的无奈,也是对内心追求的坚持。而“诗成只自吟”则透露出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我,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半生圆泽石”一句,可能借用了圆泽石的典故,象征着诗人半生的经历和沉淀,以及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一调伯牙琴”则是引用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共鸣的渴望。
最后,“尽付东流去,沉埋直至今”两句,既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不舍,也有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孤独中寻求精神自由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