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菰芦色,星桥槜李名。
乱枫丹染寺,高柳碧萦城。
月白虹霓卧,天寒驷马行。
越姬歌并起,一半采莲声。
泽国菰芦色,星桥槜李名。
乱枫丹染寺,高柳碧萦城。
月白虹霓卧,天寒驷马行。
越姬歌并起,一半采莲声。
此诗描绘了槜李桥夜晚月下的美景。首句“泽国菰芦色”,以“泽国”点明地点,暗示水乡特色,“菰芦色”则勾勒出一片青绿之色,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接着“星桥槜李名”,巧妙地将地点与桥梁名称结合,既点题又增添了历史文化的韵味。
“乱枫丹染寺,高柳碧萦城。”两句进一步展开画面,枫叶如火,映红了寺庙,高大的柳树在城中蜿蜒,绿意盎然,色彩对比鲜明,展现出秋季的丰富层次感。这里运用了“乱”字,生动地描绘了枫叶纷飞的景象,而“丹染”一词则形象地表现了枫叶的鲜艳。
“月白虹霓卧,天寒驷马行。”这两句转而描写月夜的静谧与寒冷。月光皎洁,仿佛卧于天际,而“虹霓卧”这一奇特想象,既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也暗含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紧接着,“天寒驷马行”则通过马匹的活动,反衬出夜晚的寒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独自漫步的情景。
最后,“越姬歌并起,一半采莲声。”诗句收尾,以歌声和采莲声作为全诗的结束,不仅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这里的“越姬”指江南女子,她们的歌声与采莲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下槜李桥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山水漭洄冱,千里环高峡。
南靖连苍梧,奔流势不乏。
登橹寻大洲,其源泻两胁。
粤西山蜿蜒,倾卸当天压。
一枝盘旋龙,水汇双岐夹。
龙性郁不舒,节寸遭威胁。
一怒陡飞空,奋张万鳞甲。
引颈落大洲,浪眺波喷喝。
天山地水灵,分来江口插。
愿汝学希夷,瞑宜蛰龙法。
醉乡不可沽,那敢言荷锸。
苍头倒敝囊,惊疑剑出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