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楼,瞩神京,乐熙攘,庆太平。
太平有象张镫宴,君乐须教民乐遍。
焉得绮罗筵前千万镫,照见九州蔀屋鹄鸠形。
乾元楼,瞩神京,乐熙攘,庆太平。
太平有象张镫宴,君乐须教民乐遍。
焉得绮罗筵前千万镫,照见九州蔀屋鹄鸠形。
这首诗描绘了乾元楼上的景象,诗人站在楼上远望京城,感叹于其繁华热闹,庆祝着国家的太平盛世。他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国泰民安的盛世应当让全民共享欢乐,不仅仅是皇室的盛宴。诗人想象如果能在华丽的宴会上有千万盏灯,如同繁星点点,照亮九州大地,那么每个角落的百姓都能看到国家繁荣昌盛,生活富足,而不是像鸿鹄和斑鸠那样困苦。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期盼,以乐府的形式劝诫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实现真正的天下太平。
孝经教孝本有方,身体发肤无毁伤。
孝子尽孝身不顾,庸行乃以奇节著。
先生至孝世所推,一篇记事始末该。
乃翁殒蜀返旅榇,一痛几绝何悲哀。
谁知风木惊难已,萱闱又染沈屙矣。
子规啼血双泪枯,少子未归愁不起。
仓皇难觅长生药,曾说有汤命堪续。
此身本是父母生,何惜区区一块肉。
引刀割肉裂帛缠,焚香默祷情何专。
一脔进母疾稍愈,已见至诚能格天。
呜呼,至诚格天竟如此,我今作歌告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