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十二声诗·其一涧声》
《十二声诗·其一涧声》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浩然长独往,万古无知音。

纵与烟霞别,终存水石心。

幽人通语默,相得在高深。

寂寞笙歌外,闻声不可寻。

(0)
鉴赏

这首诗《十二声诗(其一)涧声》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涧声”这一自然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孤独、静谧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内心深处真我追求的执着。

首句“浩然长独往”,描绘出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间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豪迈气概。“万古无知音”,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尽管天地间万物皆有其伴,但真正能理解自己心灵深处呼唤的知音却难觅踪迹。这种孤独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更高层次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接着,“纵与烟霞别,终存水石心”,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即使身处繁华与喧嚣之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如同水石般坚韧不拔,不为外界所动。这里的“烟霞”象征着世间纷扰,而“水石心”则是指诗人坚定的内心世界,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这份坚持始终不变。

“幽人通语默,相得在高深”,诗人自比为隐居的智者,能够理解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微妙关系,认为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在于心灵的契合与深邃的理解,而非表面的言语交锋。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层面交流的重视,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

最后,“寂寞笙歌外,闻声不可寻”,将自然界的寂静与人类社会的热闹形成对比,强调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喧嚣的世界之外,只有自然的声音才能真正触动人心,而这些声音往往难以捕捉和再现,隐喻了诗人对纯粹、真实情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涧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孤独、静谧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关于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次对自我、对生活本质的深度反思。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万树芳阴日往还,长随玄鹿入松关。

春深何处寻行迹,洞口云开便出山。

(0)

园池偶述

曲径高斋净不尘,百花红紫雨中新。

相看自笑门如水,犹有园亭富贵春。

(0)

村舍

草色连天绿满衣,回塘深树隐荆扉。

穿云烟火林间出,汲水儿童竹外归。

梁燕故依高垒宿,邻鸡时过短墙飞。

那堪委巷填车马,欲住溪南白鹭矶。

(0)

冼秋官日录

寡和曾闻白雪歌,杜门删述晚尤多。

草玄已撤眠云榻,乞巧争传制锦梭。

岁晏苔衣环石榻,月明池藻漾苍波。

青山千载留君住,崖石留题不忍磨。

(0)

泰和别陈养兰先生

忆昔传经廿载前,丹心如渴吸春泉。

浮名误入金闺籍,丽藻空惭白雪篇。

避俗不嫌沽酒市,卜居何用买山钱。

骊歌一曲长亭晚,草绿江头月满船。

(0)

邻曲招饮添岁酒

江流东去不复回,青春白发长相催。

郊墟浑似桃源洞,千树万树桃花开。

日月行天如转毂,江南一夜蘼芜绿。

却教沉饮共忘年,床头贮酒三千斛。

一径蓬蒿寄此身,田庐鸡犬日纷纷。

不识醉乡更何处,夜扪南斗披衡云。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