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月照屋壁,霜风涌江波。
终夕不能寐,辗转思怀多。
忽梦吾母来,宛然度山阿。
但问儿衣薄,语短不及他。
儿寒尚可忍,地下知如何。
霜月照屋壁,霜风涌江波。
终夕不能寐,辗转思怀多。
忽梦吾母来,宛然度山阿。
但问儿衣薄,语短不及他。
儿寒尚可忍,地下知如何。
这首诗《山中梦母》由元代诗人刘宗远所作,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霜月照屋壁,霜风涌江波”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凄清景象,霜月映照着墙壁,霜风吹拂着江面,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寒冷的氛围。接着,“终夕不能寐,辗转思怀多”点明了诗人因思念母亲而难以入眠,思绪万千,无法平静。
接下来的“忽梦吾母来,宛然度山阿”描述了诗人突然梦见母亲,她仿佛穿越山岭而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梦境的奇妙与真实感。紧接着,“但问儿衣薄,语短不及他”写出了母亲关心儿子的衣着,话语虽简短却充满了母爱的温暖与关怀。
最后,“儿寒尚可忍,地下知如何”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在世时的担忧与现在对母亲在另一个世界的牵挂。这句话既体现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也流露出对母亲安息的祈祷与祝福。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与爱意,以及对母亲安息的祝愿。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