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爱陶诗,难窥数仞墙。
閒来辄诵之,愈觉滋味长。
太羹无盐梅,土鼓谐宫商。
谁能起公死,执鞭向柴桑。
我性爱陶诗,难窥数仞墙。
閒来辄诵之,愈觉滋味长。
太羹无盐梅,土鼓谐宫商。
谁能起公死,执鞭向柴桑。
这首明代诗人邓雅的《读陶渊明诗二首(其二)》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与深深沉醉。首句“我性爱陶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陶渊明诗歌的热爱之情,显示出他对陶渊明诗风的独特偏好。接着,“难窥数仞墙”运用比喻,形容陶渊明诗歌深邃高妙,犹如难以攀登的高墙,暗示其艺术境界之高。
“閒来辄诵之”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常常朗诵陶诗的情景,从中感受到诗歌的韵味无穷。“愈觉滋味长”进一步强调了陶诗带给诗人的持久享受和深刻感悟,如同美酒般越品越有味道。
后两句“太羹无盐梅,土鼓谐宫商”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将陶诗比作没有盐梅调味的太羹(古代祭祀用的清淡饮食),虽朴素却自有其和谐的音律,如同土鼓虽然简单却能与音乐的主调相协调。这表达了诗人对陶诗质朴自然风格的赞赏。
最后,“谁能起公死,执鞭向柴桑”以疑问语气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如果在世,自己愿意追随他去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陶渊明人生态度的敬仰和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阅读体验,展现了陶渊明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对其的深深敬仰。
晴鸠不时鸣,雨鸠不暂歇。
相去跬步间,屡见屐齿折。
寒泥拥衰草,秋扇罢残热。
今晨好风景,稍贷屋头月。
清光冷相照,玉艳满金玦。
唤客坐前窗,文字相澡雪。
殷勤傍诗律,未暇了曲糵。
澜翻谈经口,邂逅如意铁。
我歌君辄书,字字有行列。
不须陛枑严,但要兵卫设。
譬如南山石,瑑齿当井渫。
真成一战霸,未可三鼓竭。
人生各泾渭,世事亦滕薛。
高堂食肉人,两马方踶齧。
何知缊袍底,犹有不安节。
穷居日荒凉,杜门与世绝。
亲故日夜疏,诗书固宜缺。
符离虽陋邦,贤士稍罗列。
德操青云器,议论辈前哲。
外貌发英华,中心莹冰雪。
介然特立士,劲气刚于铁。
攘臂辩是非,孰能逃区别。
信民粹而和,名利诚难悦。
汩没稠人中,独抱云松节。
伟哉二三子,实乃邦家杰。
我来从之游,内顾惭疏拙。
欣然对三益,放怀歌数阕。
已矣不须言,渠当为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