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妙高台》
《登妙高台》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占得湘中地最高,山川端欲助人豪。

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

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居高临下、俯瞰四方的景象,充满了豪迈的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占得湘中地最高"一句,表明了诗人所站立之处是能够看见最远的地方,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气势。"山川端欲助人豪"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和期许。

接下来的"萍蓬江海通吴会,兰芷汀洲带楚骚"两句,通过对水草之美的描写,以及将之与历史文化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与文化传承的深厚感情。其中“吴会”和“楚骚”分别指代了江南地区的繁华和楚地的悠长历史。

"人住翠微藏夕霭,水连碧落见秋毫"则描绘了一种居住在青翠山色之中的宁静生活,以及通过水面反射出的秋意。这里诗人的视角转向了居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最后两句"阑干立尽家何许,徒赋归心折大刀"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想要割舍尘世羁绊、追求诗人理想的心声。这里“阑干”指的是长城或其他高墙,而“家何许”则是在询问自己的家在何处,表现了对归属和根基的探寻。“徒赋归心折大刀”则是说尽管内心充满了归乡的渴望,但却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这种情感,并且愿意像断刀一样决绝地割舍一切不再回头。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个人理想和生活现实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闻边报

高皇宏远立规模,建武犹能复壮图。

闻道烟尘暗淮海,梦成风雨落江湖。

可无归雁传家信,定有非熊出钓徒。

目断关河正愁绝,东风吹绿入平芜。

(0)

过无怀故庐

壮岁无心预祖图,莫年卜筑伴林逋。

閒名已在羲皇上,诗句曾将岛可奴。

尚想风流悲断柳,更无人共致生刍。

自怜淮海飘零客,也向春风听鹧鸪。

(0)

水竹园

开园多傍水,种竹近临皋。

试问诸君子,何须快剪刀。

清风招六逸,碧浪识三高。

却笑任公子,持竿欲钓鳌。

(0)

新昌石像

愿力坚如石,三生凿得开。

始知真实相,元不假胚胎。

宝阁层层见,香云冉冉回。

尽诚皈敬者,莫待下生来。

(0)

送珂书记游金陵

两度扣幽扃,知君无俗情。

远抛孤屿碧,久住冷泉清。

吟骨瘦欲出,行囊贫得轻。

天寒犹未返,贪看石头城。

(0)

次韵赵竹所书诗卷后

江湖三十载,每听说君诗。

古寺过逢处,寒城欲莫时。

自看霜落后,唯倚竹相知。

吟垒惭无律,虚劳为出奇。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