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
鱼龙残夜笛,风雨急秋砧。
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
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
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
鱼龙残夜笛,风雨急秋砧。
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
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宗臣的《闻雁》,通过对夜晚笛声和秋风中的捣衣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愁绪。"一枕何能得,长愁至不禁",开篇即揭示了诗人难以入睡,愁绪纷扰的状态。"鱼龙残夜笛",运用比喻,将笛声比作鱼龙在深夜的哀鸣,增添了凄凉气氛。"风雨急秋砧",进一步渲染了秋天风雨交加的环境,以及由此引发的砧声,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天入萧森气,人兼去住心",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相结合,秋天气氛的萧瑟与人的去留之愁交织在一起。最后两句"湖南有新雁,作意送悲音",以新雁的到来作为情感的触发点,雁南飞的景象寓意着离别和远方的呼唤,新雁的悲鸣更是直接传达出诗人的哀伤情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远方的思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