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阁重重翠崦遮,无时云气湿袈裟。
千峰树色藏朝雨,六寺钟声送晚鸦。
笔冢天寒收柿叶,香坛风落扫松花。
倦游每忆消閒地,早晚扁舟向若耶。
溪阁重重翠崦遮,无时云气湿袈裟。
千峰树色藏朝雨,六寺钟声送晚鸦。
笔冢天寒收柿叶,香坛风落扫松花。
倦游每忆消閒地,早晚扁舟向若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画卷。首联“溪阁重重翠崦遮,无时云气湿袈裟”以溪阁与翠山为背景,云气缭绕,仿佛袈裟也被湿润,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新的氛围。颔联“千峰树色藏朝雨,六寺钟声送晚鸦”进一步展开画面,千峰之上,树木在晨雨中显得更加苍翠,而夕阳西下时,寺庙的钟声伴随着乌鸦的叫声,增添了时间的流转感和禅意。
颈联“笔冢天寒收柿叶,香坛风落扫松花”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细节,笔冢在寒冷的天气里收集柿叶,香坛在微风吹拂下清扫松花,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尾联“倦游每忆消閒地,早晚扁舟向若耶”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之地的向往,希望在疲倦的旅途中能找到一片心灵的栖息地,最终以“早晚扁舟向若耶”结束,既是对理想之地的向往,也是对归隐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平静生活的追求,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翩翩白鸠,载飞载鸣。怀我君德,来集君庭。
白雀呈瑞,素羽明鲜。翔庭舞异,以应仁乾。
交交鸣鸠,或丹或黄。乐我君惠,振羽来翔。
东璧馀光,鱼在江湖。惠而不费,敬我微躯。
策我良驷,习我驱驰。与君周旋,乐道亡馀。
我心虚静,我志沾濡。弹琴鼓瑟,聊以自娱。
凌云登台,浮游太清。扳龙附凤,目望身轻。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