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纨如水障鬟丝,往夜流萤梦碧漪。
不分撩将三楚思,倩谁写上六朝诗?
夕阳最媚当初筱,弱草同怜是卷葹。
静窟未供胡蝶睡,已招凉月恋迟迟。
薄纨如水障鬟丝,往夜流萤梦碧漪。
不分撩将三楚思,倩谁写上六朝诗?
夕阳最媚当初筱,弱草同怜是卷葹。
静窟未供胡蝶睡,已招凉月恋迟迟。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傍晚的景象与情感。首句“薄纨如水障鬟丝”以轻柔的薄纱比喻水波,形象地展现了春日微风拂过水面的轻盈与柔和,同时暗示着女子的秀发如同水波般飘逸。接下来,“往夜流萤梦碧漪”一句,通过流萤在碧绿的水面上飞舞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仿佛夜晚的梦境一般。
“不分撩将三楚思,倩谁写上六朝诗?”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远方(三楚之地)的思念,也有对历史(六朝时期)的感慨,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这种情感,引人深思。
“夕阳最媚当初筱,弱草同怜是卷葹。”夕阳的温柔与初生竹笋的生机形成对比,弱小的草木(卷葹)也似乎在共同怜惜这份脆弱与美好。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含了对生命短暂而美好的感慨。
“静窟未供胡蝶睡,已招凉月恋迟迟。”静谧的角落还未成为蝴蝶安眠之所,却已吸引着凉月久久不愿离去。这一句巧妙地将蝴蝶与月亮联系起来,赋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捕捉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昔余驻兰阴,颇得溪山趣。
日上东峰亭,遥望水东注。
别去曾几何,重来已迟暮。
一时同游者,大半发垂素。
亦或卧空坟,翳彼梅花树。
因之念所思,倚阑聊四顾。
安知游目时,翻是伤心处。
咄兹露电身,谁似金石固?
此生总满百,会合能几度。
独有溪上山,年年只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