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
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书院景色,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赞美。开篇“古艾地多胜”表明书院位于一片古老而又雄伟的地方,"修宁景最幽"则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与深远。接下来的"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是诗人在此地所获得的心灵滋润。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则描绘出书院中树木浓密、苔藓覆盖小路,庭院空旷而月光充盈的景象。这里的"封"和"满"字用得好,让人感受到一份静谧与丰盈。
最后两句“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文化传承的敬仰,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美好名字的人物的赞誉。"累世"和"藉"字分别传递出时间的沉淀与荣耀的积累,体现了诗人对于这所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品格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书院文化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意境,同时也彰显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豪与使命。
君操笔耒启新畲,耕遍西溪万卷余。
藜杖芒鞋来得得,柳风花雨政疏疏。
是家人物孙如祖,惊代诗文我爱渠。
努力收科无早晚,不须灯下独长嘘。
何人双赠水精瓶,梅花数枝瓶底生。
瘦枝尚带折痕在,隔瓶照见透骨明。
大枝开尽花如雪,小枝未开更清绝。
争从瓶口迸出来,其柰堪看不堪掇。
人言水精初出万壑时,欲凝未凝如冻脂。
上有江海花正盛,吹折数枝堕寒镜。
玉工割取到人问,琢出瓶子和梅看。
至今犹有未疑处,瓶里水珠走来去。
只愁窗外春日红,瓶子化作亡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