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徐氏金湖书院》
《题徐氏金湖书院》全文
宋 / 冯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古艾地多胜,修宁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

(0)
注释
艾地:古代的地方。
修宁:地名,可能指一处宁静优美的地方。
幽:幽深,安静。
溪声:流水的声音。
枕:枕头。
含秋:带有秋天的气息。
树密:树木茂密。
苔封径:青苔覆盖小路。
庭虚:庭院空旷。
月满楼:月光洒满楼阁。
清辉:清冷的月光。
累世:世代相传。
高义:高尚的节操。
藉:凭借,通过。
名流:有名望的人。
翻译
古代艾地景色优美,修宁的风景最为幽深。
溪水声常常传到枕边,山色正带着秋天的韵味。
树木繁茂,青苔覆盖小径,庭院空旷,月光洒满楼阁。
清冷的月光世代照耀,高尚的节操借由名流传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静的书院景色,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赞美。开篇“古艾地多胜”表明书院位于一片古老而又雄伟的地方,"修宁景最幽"则强调了这里的宁静与深远。接下来的"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是诗人在此地所获得的心灵滋润。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则描绘出书院中树木浓密、苔藓覆盖小路,庭院空旷而月光充盈的景象。这里的"封"和"满"字用得好,让人感受到一份静谧与丰盈。

最后两句“清辉光累世,高义藉名流”表达了诗人对书院文化传承的敬仰,以及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美好名字的人物的赞誉。"累世"和"藉"字分别传递出时间的沉淀与荣耀的积累,体现了诗人对于这所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品格的认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书院文化精神的颂扬,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意境,同时也彰显了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豪与使命。

作者介绍

冯拯
朝代:宋

冯拯(958~1023),字道济,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太平兴国进士,景德间除参知政事。祥符东封,以拯为仪仗使。卒谥文懿。《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猜你喜欢

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

半似枯禅半似痴,也无何虑与何思。
偶看清晓双双蝶,飞遍黄花一一枝。
荒耽诗句枉劳心,忏悔莺花罢苦吟。
也不欠渠陶谢债,夜来梦里又相寻。

(0)

刘季澄投赠新诗,次韵为谢

君操笔耒启新畲,耕遍西溪万卷余。
藜杖芒鞋来得得,柳风花雨政疏疏。
是家人物孙如祖,惊代诗文我爱渠。
努力收科无早晚,不须灯下独长嘘。

(0)

梅花数枝,篸两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冻裂

何人双赠水精瓶,梅花数枝瓶底生。
瘦枝尚带折痕在,隔瓶照见透骨明。
大枝开尽花如雪,小枝未开更清绝。
争从瓶口迸出来,其柰堪看不堪掇。
人言水精初出万壑时,欲凝未凝如冻脂。
上有江海花正盛,吹折数枝堕寒镜。
玉工割取到人问,琢出瓶子和梅看。
至今犹有未疑处,瓶里水珠走来去。
只愁窗外春日红,瓶子化作亡是公。

(0)

明发龙川二首

山有浓岚水有氛,非烟非雾亦非云。
北人不识南中瘴,只到龙川指似君。

(0)

木犀落尽有感二首

一岁秋香又一空,落英憔悴怨西风。
开时占断西风晓,岂念荷花脱病红?

(0)

南海集雨霁登连天观

高台十日不曾登,雨後榰藤拄晚晴。
城外诸峰迎落照,松根细草总斜明。
眼穿岭北书不到,秋入海南愁顿生。
只有荷花旧相识,风前翠盖为人倾。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