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亭移宴近云端,十里山图马上看。
青壁远光凌鸟峻,碧湖深影鉴人寒。
诗成病愈生犀角,酒引娇娃活牡丹。
归去不须愁暮雨,高唐神女属仙坛。
小亭移宴近云端,十里山图马上看。
青壁远光凌鸟峻,碧湖深影鉴人寒。
诗成病愈生犀角,酒引娇娃活牡丹。
归去不须愁暮雨,高唐神女属仙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杭州郡使在西湖亭宴饮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活动的和谐交融。首联“小亭移宴近云端,十里山图马上看”以夸张的手法,将宴席置于云端之感,同时暗示了宴饮地点的壮丽与视野的开阔,仿佛置身于一幅展开的山河画卷之中。颔联“青壁远光凌鸟峻,碧湖深影鉴人寒”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青壁上的光线与飞鸟形成对比,碧湖中的倒影则映照出人的孤独与寒冷,营造了一种既壮美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颈联“诗成病愈生犀角,酒引娇娃活牡丹”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融合,通过“诗成”和“酒引”表达了创作的喜悦与生活的欢愉,同时也暗喻了通过艺术和美酒可以治愈内心的疾病,如同犀角能治疗某些病症一样。这里“生犀角”和“活牡丹”都运用了象征手法,前者可能寓意着灵感的激发,后者则可能是对女性美的赞美。
尾联“归去不须愁暮雨,高唐神女属仙坛”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即使归途可能遇到风雨,但心中有美景与诗意相伴,便无惧风雨。同时,引用“高唐神女”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创作的激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世界,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才情与胸襟。
历阳马肥怒龁刍,一夕卷甲军长驱。
江头烽火寂不举,元戎安在乌毕逋。
手无斧柯奈贼何,仰天自誓七尺躯。
青溪有栅势亦孤,贼攻以火栅焦枯。
阖门巷战死白刃,死时犹闻振臂呼。
青溪栅,水瀰漫,石头城,山历乱,前有卞壶后袁粲。
日午火伞张,水沸气如炙。
凉风解迎秋,妙意得清夜。
滩声过枕函,百里才一泻。
须臾就平夷,柔橹声未罢。
篷窗三板轻,黄篾缚低架。
稚儿走踆踆,强欲出其罅。
水中云叶鲜,流影忽西射。
妻孥坐两头,明月满裙衩。
微生狎舟楫,风水免惊怕。
何况不失家,白公语堪借。
西江几千里,有力使倒流。
狞石张厥角,直欲砺我舟。
竹缆如枯藤,袅袅山上头。
失势傥一落,万钧亦浮沤。
浔州两江水,其北导柳州。
上逼铜鼓滩,下握相思洲。
龙门在其中,神物居其幽。
往往一夕泊,晓不辨马牛。
龙堂洞壑夜,猺天云雨秋。
系予屡经历,不为风波愁。
肃然慎前途,毋为二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