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设长城陷敌尘,更来劳力武陵民。
我疑洞里栽桃者,便是当时筑版人。
北设长城陷敌尘,更来劳力武陵民。
我疑洞里栽桃者,便是当时筑版人。
这首诗名为《司马错城》,作者是宋代诗人陶弼。诗中通过描绘北地长城的建设场景,反映了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首句"北设长城陷敌尘"形象地展现了长城的军事防御作用以及战争中的艰辛,暗示了筑城者的英勇与付出。次句"更来劳力武陵民"进一步强调了即使是偏远地区的武陵百姓也被征调来参与筑城,体现了统治者的动员力度和人民的劳苦。
诗人以"我疑洞里栽桃者,便是当时筑版人"作结,运用想象和讽刺的手法,将普通的桃园劳动者与长城的建造者联系起来,暗示这些默默无闻的农夫可能就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长城修建者。这种构思别具一格,寓言式地揭示了人民在宏大工程背后的默默奉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历史沉思,同时也对统治者的决策提出了含蓄的批评。
青山拱檐楹,渌水鉴毛发。
花香晚更清,鸟语静不聒。
客至不能饮,举觞聊自罚。
坐啸激清风,起舞弄明月。
是身如浮沤,起灭在溟渤。
百年一弹指,何者为不没。
文章会消磨,名誉易衰歇。
渊明吾之师,兹理久已达。
秋月隔疏帘,光体终隐微。
捲帘试寓目,万里馀清辉。
人生异肝胆,同一造化机。
君心乃余心,南北非相违。
三年迟君来,一见悟前非。
况乃度寒暑,葭玉容相依。
与君忘年交,没齿其庶几。
月色亦良好,君胡捐我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