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其一》
《相和歌辞.采莲曲二首·其一》全文
唐 / 戎昱   形式: 词  词牌: 采莲子   押[尤]韵

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汎木兰舟。

春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

(0)
注释
涔阳:地名,指涔阳这个地方。
女儿:这里指年轻的女子。
花满头:形容女子头上插满了各种花朵。
毵毵:形容柳絮或头发细长的样子。
木兰舟:木质的船,古代常用木兰树做船材。
春风:温暖的春风。
日暮:傍晚时分。
南湖:湖泊名,可能指的是某个南方的湖泊。
菱歌:采菱的歌谣,民间习俗中常在水上活动中歌唱。
不肯休:不愿意停止,持续不断。
翻译
涔阳的女儿们头上插满了鲜花,她们轻轻地划着木兰舟。
在春风吹拂的傍晚,南湖中,她们竞相唱起菱歌,不愿停下。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女子采莲图景的诗句。诗中“涔阳女儿花满头,毵毵同汎木兰舟”一句,通过对女子头戴鲜花和轻盈木兰舟的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映衬出采莲女子的活泼与生动。这里的“涔阳”通常指的是湖南一带,而“毵毵”则形容女子行动时轻盈悄然的样子。

接着的“春风日暮南湖里,争唱菱歌不肯休”一句,则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田园生活,采莲女子在春风和煦、日色渐暮的背景下,聚集在南湖之中,热情地唱着关于荷花(菱)的歌谣,不愿意停歇。这不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夏季画面,也反映出诗人对农间生活之美好和对劳作人民之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然之美与田园生活之乐的赞颂,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描绘日常生活情景方面的高超技艺。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
朝代:唐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生辰:744~800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
猜你喜欢

送萧都宪启出镇山西

绯袍金带拜恩光,玉节青骢入晋阳。

疆域广轮连朔代,土风勤俭自虞唐。

三秋碧汉西飞鹗,五夜威弧北射狼。

边务方殷君暂去,归朝还拟振台纲。

(0)

世医堂

一家医术妙通神,心地俱怀利济仁。

肘后方书传父祖,囊中药物备君臣。

丹砂夜伏芙蓉鼎,红杏春铺锦绣茵。

试问白头无恙客,几多先世受恩人。

(0)

聂司训玩芳亭

玩芳亭子泮之涯,身在毗陵即是家。

促席翠烟浮绛帐,倚阑红雨湿乌纱。

秋香篱落陶彭泽,春草池塘谢永嘉。

莫向西风叹消歇,雪横墙角看梅花。

(0)

和王廷器检讨夕宴李挥使东轩诗三十首·其四

词源浩瀚泻三江,百斛龙文笔可扛。

艺苑雄才君独步,吟坛勍敌我须降。

银丝细斫吴中鲙,玉管新番塞外腔。

昭代行看树勋业,隐居谁羡鹿门庞。

(0)

顾维周以诗见寄因次其韵兼柬杨景通

忆别过梅暑,今看近麦秋。

秪将诗遣兴,还藉酒浇愁。

气吐双龙剑,文成五凤楼。

可同杨伯起,相对说予不。

(0)

学士杯歌

精金百鍊方在镕,煖光烁烁飞晴虹。

一泓倾泻紫液冻,炉锤妙手资良工。

员不从规方不矩,形若佩环深几许。

曲生欢伯每相投,却付尊罍为伴侣。

冬曹陈君真好奇,制此绝胜金屈卮。

我来擎出便斟酌,云是新成曾未持。

谓余玉堂仙,素有江湖量。

锦袍湿淋漓,曾醉宫壶酿。

此人正与此杯宜,满劝频斟不容让。

乃锡以嘉号,名曰学士杯。杯惜以予辱。

予亦因杯颓。何如唤起谪仙李,一饮一石襟怀开。

今君棹酒船,归向三江口。

高阳有旧徒,总是文章友。

举杯吸尽瓮中春,吐出新诗千百首。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