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红颜黯自怜,下机鸣杵小楼前。
捣残鸳锦非今日,梦隔龙沙又一年。
不惜哀音催木叶,愿随明月到胡天。
中原荒土无人辟,汉武时巡尚事边。
少妇红颜黯自怜,下机鸣杵小楼前。
捣残鸳锦非今日,梦隔龙沙又一年。
不惜哀音催木叶,愿随明月到胡天。
中原荒土无人辟,汉武时巡尚事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妇在秋日里独自思念远方之人的凄美场景。首句“少妇红颜黯自怜”,以“红颜”二字点出女子的青春美貌,而“黯自怜”则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接着,“下机鸣杵小楼前”,生动地展现了少妇在小楼前捣衣的情景,通过“机”和“杵”的动作,既表现了日常劳作的辛劳,也暗含着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捣残鸳锦非今日”,这一句将少妇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她所捣的衣物已非当年与丈夫共同拥有的鸳鸯图案,暗示着两人分离已久。紧接着,“梦隔龙沙又一年”,进一步强调了两人相隔遥远,只能在梦中相见,且这种相聚也只是每年一次的奢望,凸显了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不惜哀音催木叶”,少妇的哀伤之声仿佛能催促秋叶飘落,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助。“愿随明月到胡天”,她渴望像明月一样跨越千山万水,到达丈夫所在的地方,寄托了对团聚的无限向往。
最后,“中原荒土无人辟,汉武时巡尚事边”,诗人借古喻今,感叹中原大地因战乱而荒芜,即便是在古代强盛如汉武帝的时代,边疆事务也需不断巡视,暗含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背景的融入,深刻地表达了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天上楼成日,人间独丧君。
料知生死事,还与去来分。
夜月江村路,春风岭树云。
交馀多感槩,那忍见遗文。
我憩闽北,叔凯枉顾。出南涧书,剧谈至暮。
言昔之夜,得梦怪奇。当与藏叟,会阿耨池。
想耶因耶,一笑眇邈。执手告戒,义均骨肉。
心平行粹,爱南涧翁。人百忤之,而无愠容。
凯病且贫,户满客屦。翁常解衣,骚骚治具。
嘉翁风致,古人所难。鄙夫悭啬,拔毫如山。
吁嗟衰年,失二益友。耨池西方,游必俱不。
昼诗绝吟,永帖罢挥。猿哀鹤怨,金环不归。
吊既后时,奠复不早。瓣香忏悔,泪湿春草。
岭西支郡联荆湖,时危选帅劳庙谟。
公才健如天马驹,胸中戈甲敌万夫。
向来持节犯贼区,贼降不用丈二殳。
浮云散尽明月孤,世间公论何时无。
煌煌丹诏来天衢,阴风策策随兵符。
大旗十丈车前驱,弓刀武骑前后趋。
我占福星岁在吴,孱虏数尽当磔诛。
笼烽平安羽檄疏,玉帐亦可吟抚须。
奏功入觐乘锋车,峨冠儤直承明庐。
公家事业青史书,公家祖相兄鸿枢。
魏王为将过颇牧,转佐功高萧相国。
洗光日毂上天衢,海宇竦瞻如立鹤。
定储不用招四老,知公狐鼠视产禄。
青苗一疏更奇伟,时宰喙硬心愧服。
当时元老不在廷,中外知非宗社福。
至今荒棘没铜驼,志士泪尽以血续。
故祠金貂色已暗,英风可扫炎海酷。
尚想乔岳初降灵,凤采龙文照山麓。
闻孙来补翁祖处,玉题绣井新前躅。
落成举杯文字饮,高台何必糟丘筑。
百年往事陵谷改,故国苍然但乔木。
公归补衮居上前,谏草家藏皆可覆。
才如苏梅宇内少,流落应怜犹未复。
晓枝蝶闹不足云,晚节要看秋圃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