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兮槜李城,犹未有人耕。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
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
魂兮槜李城,犹未有人耕。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
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春景图。开篇“魂兮槜李城,犹未有人耕”两句,设置了一个幽静无人的场景。“槜李城”应是指古时某个地方的名称,这里被赋予了寂寞冷清的意境。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这里却尚未有农人耕作,可见一片荒凉。
接下来的“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两句,则是对美好时光和逝去情感的吟咏。“好月”指的是明亮而又温柔的春夜,“当年事”则暗示了往昔的情事和旧梦。春天的月色,总容易勾起人们对于过去美好的回忆。而“残花触处情”,则是在说即使是凋谢的花朵,也能引发无限的情思,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情感的痕迹。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两句,则是一种自问自答。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的美好才华和成就究竟是对着何人展现,又或者是在哪个领域获得了声誉。这里的“艳冶”形容的是才华横溢,但又带有一丝哀愁,因为这份才华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最后两句“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则是在表达一种期待和渴望。诗人希望能够像古时的美女一样,得以参与吴国国宴,与君王共享欢乐。而“兰桡”指的是宫廷中的曲折回廊,“暗送迎”则是一种无声的欢迎和期待,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荣耀和认可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夜月色、花朵和个人才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荣耀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情感的追念和未来的憧憬,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咏春诗篇。
逐鹿时己。叹年来、濠梁会绝,前程谁继。
省识花天如海日,消受筝言篴趣。
可解听、吟秋冷语。
载酒樊川声价重,唱旗亭、定有人知己。
苍波外,空劳思。芳时正好寻归计。
忆鲈乡、青山放鹤,石矶垂饵。
我为珠江风月挽,浪掷韶光几许。
待要写、鸥程别绪。
惆怅笔花憔悴甚,问蓬莱、何是容身地。
凌云念,今休矣。
七夕新秋,无一叶、梧桐飘落。
君与我、蓬萍一样,天涯海角。
抚序已成离筈箭,赋诗那有临江槊。
但相期、憔悴瘦西风,求灵药。传千古,填河鹊。
再几日,横江鹤。正好试、萤流扇小,蝉疏纱薄。
梦月金梁成已往,悲歌燕市难如昨。
愿青霜、白露早歼除,吹飞藿。